”
如今的楚国就像一个大兵营,到处都在扩军备战,打造铠甲器械、战船,更是占用了大量的人力。
赵鼎想要募兵,最好,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买来奴隶,稍加训练,编入银安效节队中。
“您不信任那些蛮奴?”邹静云明知故问。
“如果让他们挥剑斩向楚人,我相信他们连眼皮子都不会眨一下,可要他们和自己的同胞作战,我怎么能信得过呢。”
“对付南蛮,最好还是让楚人来。”
这是赵鼎的真实想法,但还有一个关键点他没说。
那就是蛮人愚钝,难以训练。想让他们听从指挥,使用复杂的战术,乃至在战场上突然变阵,是很困难的。
但若是让欠债成为奴隶的楚人,很容易就能训练成合格的,有纪律的士兵。
在战场上,个人勇武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整个军队的纪律。
前世在特种部队服役的赵鼎深知这一点。
为什么有的军队可以以少胜多?为什么有的军队可以在劣势的条件下击败对手?
同样都是人组成的军队,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为什么有的厉害,有的弱?
关键就在于纪律二字。
有了纪律,一只军队就可以完成各种战术、战略任务,甚至为了胜利而牺牲。
可若是没有纪律,一上了战场就乱哄哄的,即便个体实力再强,哪怕两个肩膀抗两个脑袋,也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收下赵鼎递来的银票,邹静云领命。
“微臣一定把这件差事给殿下办得漂漂亮亮。”
待邹静云走后,赵鼎又陷入了一个新问题。
兵器、铠甲从何而来?
用钱买?且不说市面上有价无市,能用的铠甲、武器全都被官府强行买走。
就算真有人肯卖,也供应不了赵鼎的需求。
赵鼎预计,新编练的银安效节队,起码要有五百人的规模。
再加上赵鼎原有的那些门客、卫士,最起码要准备一千件铠甲才行。
有些人天生力大无穷,赵鼎甚至打算将这种人集中起来,每个人穿上两件铠甲,在战场上充作攻坚的尖刀排。
再加上日常训练、作战的损耗,赵鼎所需要的铠甲数量就更多了。
无论如何,铠甲短缺问题绝不是花钱买就能解决的。
既然不能买,那能不能造呢?
赵鼎想到楚皇授予了自己打造铠甲兵器的权力,自己何不在新安庄的地界上打造一处铠甲作坊呢?
赵鼎将赵金直从鼎香商号中唤来,想让他在经营商号之余,为自己寻找能打造铠甲的能工巧匠。
但赵金直的回答却令赵鼎大失所望。
“殿下,在咱们楚国,能打造兵器铠甲的工匠一向被官府掌控着,大街小巷里的铁匠顶多能打造出几把农具。”
“而且我听说打造铠甲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活,就算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上几个学徒,想要把几百枚甲片打制出来,再编制成铠甲,也需要一个月的功夫。”
“您要是指望短时间内打造一千件铁甲,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办不到。”
听到赵金直的回答,赵鼎楞了片刻。
是啊,自己怎么把这个时代落后的科技水平给忘了。
这个时代的主流铠甲还是华夏传统的鱼鳞甲。
工匠先用锻锤打制出成百上千个甲片,而后打孔,再用绳索穿起来。
整个工序耗时耗力,非常麻烦。
但赵鼎并非古人,他脑子里装了不少来自现代世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