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没死就滚蛋(1 / 2)

回去后不久,母亲就怀孕了,母亲一直把这带给她吉祥的小斧头珍藏好。

在东海那个大都市见过世面的他,自然对这些农村妇人的鬼神之说嗤之以鼻。

外面大山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鸣声。

母亲一哆嗦,一滴泪掉了下来,滴在张明的手心。

张明当时没有察觉,直到后来出去才发现,那是一滴血泪,怎么洗也洗不干净。

仿佛那是手上一个胎记一般。

当天张明收拾了些东西就走了,走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关了门,仿佛送走了一尊瘟神。

阿大回来了,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满是泥巴脏兮兮的包袱皮袋递给张明,口袋里装着的是一个拳头大黑色的果子。

母亲翠花紧张兮兮捂住嘴巴,赶紧一把塞进了张明的行李箱里,完全不管张明的反对。

张明一直认为他们是土得掉渣的老农民,可是却发现家里的父母亲有着不一样的感觉:那种气质只有他们大学里资深的教授才有深邃的眼神。

阿大阿妈把我一直送到了村口,并且在村口那棵老柏树下折了一根清脆的枝条包了一把大树下的泥土放到了我的口袋。

平时言语木讷的阿大却明明白白告诉张明:宁恋家乡一撮土莫念他乡万两金!

张明从未见过父母这样,总是感觉到此去可能一别两宽永不相见,自己又不是不会来,用得着这样搞的伤离别。

张明离开时很想朝村头看看,阿大道:走吧,你五爷爷(村中老祭师)不方便,也没人通知他,别等了。

走吧,走了就别回来。

阿大拍拍张明肩膀,眼睛似乎穿透张明内心低吼道:

等到那果子成林,斧头劈开白玉京你才回来,可得记好了。

阿妈翠花哽咽着,一再叮嘱路上要小心,别惦记家里。

努力点,不蒸馒头争口气,混出人样来、给那些势利眼们看看。

张明一路往外走,一路哭,

特么的,华语词典应该删除“淳朴厚道”这个词语,哪还有点人味!

送别后,父亲刀磨好进了山,母亲翠花之后一直坐在大柏树下等,村上的人又开始同情起这家人来——因为赶山人都知道超过半个月还没回家,也许就永远长眠在大山里了。

母亲等了一个月没见到父亲,也进了山,他们从此没有再回来。

而这一年多,负气的张明一直没有打电话给家里,他发誓不混出人样来绝不和家里联系。

时光蹉跎,光阴如梭,眨眼一年多又过去了。

东海市深夜一角,A区某夜宵烧烤摊前,昏黄的灯光拉得很长。

年关将近,大量的异乡人能回去的都走了,回不去的常常在街头买醉!

灯光下的阴影笼罩着一个喝到要吐的青年,这丫嘴里嚷嚷,一杯杯廉价的啤酒还继续往嘴里倒。

这就是再一次来到东海市的张明,来自湘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全家五口人的骄傲,肩负着全村人的希望。

张明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起村里那些进厂打工、加班累成狗的娃子,朴实的村民都坚信张明将来是他们娃儿领路的贵人。

张明上大学是东海市那啥震旦大学,985特有名,全国都数得上号的。

一路求学来,没少受村上父老乡亲们的恩惠,因为就算是他老爹张达贵拼着命烈日下在外地给人砌砖,开支还是不够。

张明这么多年在东海市的开支,好多都全赖村民们的众筹!

这些拿着最低工资价的农民工,带着美好的希望一定要送给他这个村里唯一的名牌大学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