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紧了自己脖子上的围脖,看着路边没有几个人影的街道,还是恼火。
“这是咋回事呢,都不知道咋能卖出去。”
梅花儿在这头抱怨,彭湖边卖白菜的老太太听得多了觉得耳朵疼。
“这个季节,你的鸡都蔫巴成这样,肯定不如神气活现的好卖,再说了,镇上哪有那么多人能天天买一只鸡来吃,你去旗里卖!早市摊子上一天怎么也能卖出去几个!”
梅花儿听得心动,隔天就调转了方向,早早到旗早市交了摊位费摆起来。
不一会儿,她就瞧见了马燕,开着她那辆电动三轮车一路丝滑地倒车停车,拉上手刹,和身边的摊贩打着招呼。
远远地,梅花儿没和她打招呼,却是不是朝那边望一眼。
梅花儿这头还没开张,马燕那边已经卖出去两三只,那框子鸡蛋还时不时有人过来买上一两斤,马燕总会给人家买菜袋子里过完称以后送上一个两个地。
梅花儿觉得马燕心机深沉,用这种小便宜笼络人心,同样简单的方法,让她操作起来,确实不行的,刚刚那么一会儿来了四五个人,一人塞一颗鸡蛋,白送的已经快有四五颗,咋也能值个几块钱。
梅花儿自认没有那么大方。
早市上午九点半散场,眼看马燕那头,不管是装着鸡的还是装着鸡蛋的框子都空空如也。梅花儿就卖出去三只鸡,剩下的几只还有一路奔波回村子,也是无比的心急。
回到家自己就开始检讨起来,马燕肯定是因为白送人家那些东西才能卖得那么快,索性她明天也学学。
想得倒是简单,真到了那个点儿,梅花儿还是做不到那么大方。
头两拨客人来的时候一人多送一颗蛋,到第四波的时候,梅花儿心痛得要命,怎么都不肯了。
虽然再怎么眼红马燕挣钱,但对于送出去的鸡蛋也无法释怀。
每天都在羡慕,却无法完全效仿,总在半道儿就折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折腾,梅花儿逐渐接受了她和马燕之间的差别,这门生意是挺挣钱,但她就是不如马燕能挣那么多。
所以当柯袆良挨家挨户说明合作社运营和各种什么什么事儿的时候,自然而然提出一个要求。
“你们不是新河村的合作社吗,不能光种地,把我们养的鸡和产的蛋也往外卖出去,我们都是普通农民,不懂得做生意,你们年轻人懂得多,我儿子那么相信你们,总不能让我们的钱打了水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