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样品很快生产了出来,高一夫将东西拉回了村子里,给自己家的牛吃了段时间,又免费送了几户人家。
“吃吃看,不收你钱。”
这句话高一夫说了许多回,一个默默无闻的,突然捡起来的饲料厂,能不能有销路,完全是一条新路子。
她隔断时间就去问领了饲料的人家吃得怎么样。
梅花儿就是其中一家,高一夫过来问她的时候,人家还乐呵呢。
“别说,冬天就容易掉膘,吃了还行,没看见牛瘦下去。”
“有您这句话,我可就放心啦。”
梅花儿眼珠子一转,问她能不能多给点儿。
“我给你到处打广告,你给我多几袋子。”
高一夫倒不是缺那么点东西,只是梅花儿到底会不会真的给她打广告说不准。
“婶儿,不是我不给你,只是我还往周边村子都送了点儿,手里面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了。”
梅花儿的笑脸一收,撤回了热情。
高一夫是真的给周边投放了试吃的份额,免费给周边的村子里,再往店里面摆起来,倒也陆陆续续卖出去一点。
不瘟不火地将就着。
在高一夫从镇上收拾好了东西回家的路上,恰好碰到了马燕。
看见她车上的一堆饲料,有些好奇地问她。
“有没有专给蛋鸡喂的饲料?”
马燕还是没有雇人干活,自己一个人为了每天鸡的粮食愁坏脑袋,舍饲的还是不如溜达鸡吃的东西杂,营养来源丰富。喂养的东西单一了,产蛋效率就上不去。
生产生活中总是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高一夫倒是没想到这些,原本饲料厂生产的只针对育肥牛,倒是可以考虑往这边发展一下。
和马燕寒暄两句之后,跟布尔通了电话,对方表示可以做出来一些很常见的配方。
但还需要采购一些材料,但是高一夫还要出诊,一时之间腾不开手。
这时候她才意识到,需要招一个会计采购以及一个文员。
钱没挣几个,支出倒是一点也不少。
招聘广告打出去没两天就有人上门,一个会计一个采购,销售文员都是她自己,其他人都是身兼数职,倒也稳定地运行了起来。
布尔很快将蛋鸡饲料弄了出来,高一夫将其交给马燕,头几袋还是无偿提供。
高一夫就等着马燕这头试用完了给反馈,如果可以的话,她也能往这个方向使使劲。
一段时间的试用,马燕实时反馈,高一夫一次根据让布尔做一些简单的调整。
终于在立春时分,鸡饲料完善了许多,开始往马燕的鸡舍开始稳定供给。
“你真是充分利用每一个资源啊。”
柯袆良还在调侃她,帮着马燕创业,还要反过来挣马燕的钱。
“资源循环,大家都富裕起来了,咱们新河村脱贫致富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嘛。”
句句都有理,柯袆良也没办法反驳。
蛋鸡饲料有了稳定的客源,饲料厂稳定运营。合作社这头就该忙活起来了。
初春,土地改良就要开始动起来。新河村的基本耕地归合作社使用,改良的基本对策也有了。
各位入股的人对于专家说的话虽然不是特别的信服,但叫他们拿出来其他的方法也没有,所以干脆闭嘴按人家的来。
高一夫根据老教授的方法,首先第一步挖排水渠,雨水多的时候需要排水,雨水相对少的时候能利用储存的雨水为土地提供水分。
白亚在这段时间里拿下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