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换帅(2 / 3)

军带来的心理阴影,这种心理阴影,不仅影响到了重建的左军士气和战斗力,更影响了左军的作战意志。

比左良玉更悲伤的是熊文灿总理六省军务,得知罗浮山惨败的消息之后,熊文灿当即倒地,吐血不止,半晌之后方才苏醒过来,罗浮山一战,损失的不仅仅是左良玉训练多年,屡战屡胜的精锐之师,还有全军尽没的巨大心理压力,是的明军好不容易拼来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就连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闻听也禁不住痛骂熊文灿,左良玉误国误民。

熊文灿下旨叱责,罚俸一年,免职,火线任命兵部尚书杨嗣昌为内阁大学士,傅宗龙为新任兵部尚书,而后,任命大学士杨嗣昌为督师,赐尚方宝剑,白银四万两,记功牌2000枚,绢布2000匹以壮行色,刘国能撤职戴罪立功,左良玉下旨斥责,罚俸半年,邵阳巡抚张曦之免职回京下大理寺论罪,半年后处斩。

另一方面的罗浮山,张献忠和四个义子以及其他农民军将领喜气洋洋,这一仗打完,张献忠在两湖地区再无强大的官军对手,虽然没有全歼刘国能和左良玉两支部队,但罗浮山一战也击杀了六千明军,俘虏了三千明军,缴获军械,战马不计其数,明军损失的军官多达三四十人,把总,千总,都司,游击将军,副将,各级官员数百人几无生还,农民军几乎人人都收获颇丰,盔甲,兵器,粮草,金银,都已经不再是他们原来的主人所有,那颗左良玉视若珍宝的关防大印反倒是无人注意,它就默默的沉睡在山间泥土之中直到几百年后才从土里被人挖了出来重见天日。

就这样,主持剿灭农民军大局的领军人物又更换为杨嗣昌,不久的将来,还有更多的督抚,兵部尚书会担任这个职务,直到大明王朝最终日的到来。

九月初四,崇祯皇帝召见杨嗣昌,做行前鼓励加领导谈话,看着鬓角露出白发的崇祯皇帝,杨嗣昌感到压力很大,他低垂着头看着地板说道:“陛下,您无需多虑,我这次去一定剿灭献贼及其他贼兵酋首,带着他们的头颅传捷京师,献俘宗庙,以彰国法。”崇祯亲切的握着杨嗣昌的手说道:“文弱,朕素知你一直在幕后调兵遣将组织兵力剿灭贼军,此次熊文灿于谷城放纵献贼,置其复叛,误国误民,你此去先治其罪,至于左昆山,朕还没想好如何处置。”杨嗣昌急忙说道:“陛下,目前可用之人只有左良玉,猛如虎,贺人龙,等几位总兵可用,暂时不能处置昆山,否则会导致当地官军人心浮动,军心不稳,对于剿贼大计极为不利。”崇祯目视杨嗣昌道:“那你以为如何处置为好呢?”杨嗣昌道:“变罚为赏,以安军心。”崇祯点头应允道:“那你就便宜行事,对了,对于贼兵头领,除了张献忠献贼,其他都可以以抚为上,献贼袭扰凤阳,惊动祖陵罪不可赦,必须处斩。”杨嗣昌急忙叩首道:“臣谨遵圣谕,敢不尽心竭力剿灭献贼。”

九月初六,杨嗣昌以内阁大学士身份出京督师,声势浩大,召集数省兵力近十万人,携带钱粮多达二百万,二十八日抵达襄阳,拜会了封国襄阳的福王之后,杨嗣昌按照崇祯的命令逮捕了熊文灿。

议事大厅内,杨嗣昌气场十足的端坐堂上,熊文灿浑身战栗跪倒在堂下,一旁一名内臣抑扬顿挫的念着圣旨,熊文灿汗出如浆却不敢去擦,直到内臣把又长又涩的圣旨念完,熊文灿方才哆哆嗦嗦的叩谢天恩,杨嗣昌走下堂来扶起熊文灿道:“文灿,不必难过,此次败绩只怪献贼狡猾,你招抚王光恩,刘国能,李万庆等人的功绩皇帝陛下还是记在心里的,此次回京,没有什么事情,解释清楚就好了,你放心,我带来了数万兵马一定剿灭献贼,放心跟着内臣等人回京吧,吃点苦,进几天天牢,你看博雅,在天牢待了几天,不是很快就出来了吗,你我同僚一场,我不会害你的,等你走了,我马上上书陛下,为你辩护。”熊文灿老泪纵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