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和西南地区。
“墓葬肯定不是”丁晓东道:“关键我老是觉得,这个瀑布和地上的尸骨有关联”。
李立明的大数据分析,尸骨和水有关联是必然的,究竟何种关联尚不得知。但从小瀑布的高度预算,如果将水位引到咱们进来的风缺洞口那里,那么就会导致水位上升,将大鸟巨坑冲垮,长期泥水涌动,也将形成一个黑水湖,和野猪跳进去的那个一样。
“分析多了没用,记住基础特征,和下面遇到的情况综合分析,才是最正确的”李立明道。
溶洞空间里走出不远,通往更深出处的石洞路面也多起来。不是简单修整过的石路,而是十分平整的更大空间,四通八达。张春来捡到一串铃铛似的东西,乌黑发亮,拿在手中发出悦耳的声响。
李立明走过去接过说道:“像不像是少数民族女孩带的头饰?”。
四下寻找,仍然能见散落的尸骨,除了还是没有脑袋,连最难分开的胸骨都是四散。来到石洞深处,涌泉声音变成恬静的山间小溪。钟乳石的颜色也渐渐变深,发出灰褐反光。
“大小不对”丁晓东说道:“样子太大了,带在头上会很重,差不多是带在四肢或者身上”。
李立明想了半天,只说有这个可能。民俗的演变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的结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系,见诸文字的东西很少,有很多事物都是经过专家推测出来的,根本无从考证。与其说这些东西像是随身饰物,倒不如直接说是风铃。
嘴里不断念叨风铃箜篌,明哥不想结论下得太早,影响大家的判断。
丁晓东给我们每人一盏纸灯,在这四周空旷的地方,使用枪支射灯视线很窄,射灯光束又不如工矿灯,其它光照不到的地方全是盲点。纸灯能够克服这一点,虽然亮度不比射灯,但是视界宽了许多,至少周身情况能收进眼底。
学他们的样子射灯被绑在左腋下,无时无刻光束都朝前。
绕过几十米长的涌泉出口,流下来的水在石块上很快不见,前方水汽渐浓。石块平面朝上,平整的很。“应该是先民的生活地域”李立明道。
有此判断,是根据鸟形巨坑所处的方位。李立明猜测,在修建鸟形巨坑之前,那里久远年代之前,一定是一片非常大的先民生活地域。若想直接证明,必须在电脑上做一下地质分析,根据高空成像,推测山脉河流走向变化。
平整的石头倾斜向下,远处被水汽挡住,北面向上确是巨石林立,扎入地下很深,从上面掉下来的高度可想而知,山体横断层与溶洞自然相接,这种地貌确实少年。
“这还是看到的,在这么大的区域里,咱们没看到的可能还有,空间大了去了”李立明拍着脑袋说道:“我说过咱们没有一个学习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如不是早些年喜欢和那些有经验的人接触,今天绝对想不到这里的环境在地质学上叫做‘隔水层溶洞断裂带’”。
地势缓缓变高,地上也不见了石块,在大石头中间出现了一些极细的水流。顺着水流向上,地上出现许多能容下三四人的坑洞,坑洞周围隆起的土石,灰黄油腻,脚踩上去沾满鞋底。
仔细观察这些孔洞,有深有浅大小不一,在其中几个的底部,明显越向下越尖,碎石少的坑洞里,还能看出弧度。灯光探去,前面还有更多。“准备火雷药管吧!”我道。
这个样子可不是自然形成,好像什么东西给戳的,心里生出一丝担心。
选择地下空间做栖息地,根本原因说起来就复杂了。久远年代以来,西南地区生活过哪些族群,李立明脑袋里记住很多,但是要找一个切入点入手,目前没有个实物做参考,无从下手。广袤的西南雨林地带,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