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在很多人提出异议的时候,靠几个管事的用嘴去说无济于事,只有能从根本上解决的人,才算是绝对的领导。领导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第二部分是1983年4月26日,和前一段相差五个多月。第二段的内容,比之前一段口吻强硬了许多。‘海外回来的人,不能和其他人分开,相反,还要把他们分散,让其融入集体中。他们怎么做,不能干预,他们拉帮结伙也不要过问,对任何人,都不能过度拉拢,也不能排斥。对于其中几个个别人,待他自己搞到和别人无法相容的时候,可以考虑分开,同时也要注意,这种分开是生活上的,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学习时还是要在同一个课堂。有些人我们知道他的来历,有些人并不彻底清楚,所以短期内还是不要安排那些有针对性的课程,相关资料暂不送达。物资既然到位,相关的训练就可以展开。具体什么时间展开训练,你们根据勘探队的实际情况而定’。写到这里,下面多了一行连笔字,简化的笔画,很难看出写得是什么。这样写法,只能说明记录的人当时突出一个快,想用最快的速度记下这些话,所以连笔字写得并不好,看上去一点不像字。‘密切注意队员中的一些流言,一定要找到这些流言由哪些人开始。训练就选在大多数人出现消极情绪的时间前,有关训练的消息可以提前放出去’。连笔字之后,又是较慢并且工整的记录。‘增设医疗课程,教员马上到任,所用的资料器材都做好选择计划,列出清单统一调配’。文字记录不多,单凭简短的指示就能猜到,‘上峰’在给出这些指示之前,一定和老书记谈到过许多问题。因为这些指示,已经涉及到‘具体人’了。那些海归是个难题,生活不检点对当时216的环境来说,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明哥在看到阿约母亲的笔记时,以他那龌蹉的思维推断过,对一些海归的风流韵事,在216里大多数人可能是义愤填膺,口诛笔伐声讨他们。可实际上却是,人人都想吃葡萄。对勘探队的流言,光凭密切注意不行,‘上峰’一定要所行动才是。可是密切关注流言的下面,就是有关训练的具体指示,心想也许是上峰领导做久了,转移话题的功夫出神入化。不给出实际做法,那领导你可太不负责任了。难怪216会分崩离析,责任在你呀!同时也觉得自己判断下得太早了,咱不是做官的人,领导的部署,咱怎么能猜透。第三段记录是两个月后,也就是1983年6月21日。没有地址,可是却清楚记下了由‘上峰’派来的杜专员口述,转达‘上峰’指示。‘所有野外课程全部展开,书面的资料已经修改完毕,就按照修改后的资料进行授课,教员的备课工作提前做好。马上对所有队员进行评估,分成五队。人员必须调整开,从哪里征集上来的人,决不可以再派往哪里,五个目标,都不能让来自附近的人参与。做好安置外围同志的工作,和五支队伍要分开’。记录很短,从字里行间发现,这时候的216可以说,按照领导的预想走上了正轨。专员的转达,就是上边的意思,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下面一段和上面,相隔的时间更近了。还不足一个月,短短的二十多天,就由另一个专员来转达‘上峰’的新指示。上面的记录中提到那个专员姓杜,而这个姓陈。‘从五个队伍中抽出150人,前往张家湾一带。任务的宗旨就是不暴漏任何行踪,权当进行一次实地挖掘。外围的同志也要一同前往,他们的工作由他们自己的负责人安排,教员不要过问。挖掘中出土的物件,以陕西省博物馆名义运京’。两个专员,两次指示,时间相隔这么短。内容虽少,可明眼人还是能够看得出来,这里面大有文章。6月21日的转达是开始全部课程,人员分成五队,外围的同志和五支队伍分开,这些外围的人可以确定,就是六队。那么反过来考虑,六队刚刚到来,原来的人铁定不会无动于衷,这个时候平白出现一支六队,大家肯定会议论纷纷。流言就是这么来的。可‘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