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不念的,有啥用?
总不能人人皆官吧!
“你们想一想,有多少最普通的百姓根本就上不起学。”
“如果有了全民教化,他们是不是就有了转变命运的机会。”
“是不是朝廷也能从最普通的百姓当中发现人才。”
秦昊的话让几个人都不约而同的点头,他们都知道一个道理。
那就是百姓家的孩子,就连启蒙的机会或许都没有。
但凡是能读得起书的,不仅仅是因为家中能交得起学费,而且还要因此而减少一个干活的人。
大多数的百姓的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放牛,或者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等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和正常的大人没有太多区别了。
所以让孩子上学,这就等于是家里面少了一个干活的人,又要多交学费。
这会增加一个家庭的无形负担。
对于有钱的人来说,或许这些都是小钱,但对百姓来说这钱就是一分一分算计出来的。
所以有一些百姓是不愿意让孩子上学的。
但如果实行了全民教化,那肯定就不一样了。
不用花钱上学,而且人人都能学习,或许这就是那些百姓观念转变的原因。
原本不上学是因为看到没有任何的希望,又要增加额外的消耗。
而现在上学正是因为那最后的希望,又在心底燃起,又想让孩子能够命运转变。
不再像他们一样,辛辛苦苦的种地或者是给别人当长工。
何况形成了全民的范围,学习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氛围。
那就是自家的孩子不学习,可能就会被别人指指点点。
这都是属于人之常情,这也都是属于如今的社会现象。
如果用秦昊的话来说,这叫做引导,如果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叫做大帮哄。
秦昊又给了他们几个人足够的思考时间,等到他们想的差不多了,秦昊这才开口继续说道。
“你们再好好想一想。”
“那些能科举的文人都是从哪里来的?又有几个是百姓当中出来的?”
“是不是除了商人的家庭,就是从士族的家庭当中走出来的人?”
“为什么会如此呢?难道是百姓那里没有聪明的孩子,还是这些人不用功读书?”
“有一句话叫做十年寒窗苦读,这十年是基础,但是有多少人浪费的是二十年和三十年呢?”
“从那些科举的人的年纪就能看出来了。”
“但是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是百姓呢?”
这时候。
朱棡直接说道:
“我不用看都能给出个答案,那就是能浪费这么长时间读书的人,绝对不是普通的百姓家庭。”
“因为普通的百姓熬不起,他们也没有那个钱。”
“他们一天三顿饭,能够吃饱就是愿望!”
朱棡嗤笑了一声:
“所以先生,您也别说那么多,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