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什么别的话?”
朱允炆就将刚才秦昊对自己说的那一番话告诉了吕氏。
吕氏听完了之后,也忍不住瞳孔收缩,显得激动又意外。
但妇道人家的心眼儿总归多些。
她皱起眉头。
“你确定国师对你的态度很是热情?可是之前他跟燕王分明才是关系最好的。”
朱允炆拼命点头。
“是啊,母亲现在儿子已经得到了国师大人的青睐,只要好好加以学习,到时候肯定也会让皇爷爷回心转意的。”
听完了朱允炆如此肯定的话,吕氏连忙笑着捂住他的嘴,故意板着脸说道。
“这些话一定要慎言,日后可不要再说了。”
朱允炆点了点头。
日落西山之后,忙碌了一天的秦昊。
从东宫离开。
然而,他并没有回到国师府,而是再次来到了午门。
午门的侍卫人高马大。
看见秦昊过来了,连忙换上一副热切的面孔,替秦昊牵过马绳,然后对着属下吩咐。
“去给国师的马喂最好的马草。”
秦昊拱手笑了笑,说道。
“劳烦禀报一下,我要面见圣上。”
“国师大人,稍等。”
侍卫客气的应了一声,随后转身小跑。
片刻之后。
侍卫再次回来,然后在前方给秦昊领路。
秦昊来到御书房。
角落已经点起了灯火,朱元璋还在熬夜批改奏章。
听见秦昊过来的动静,他抬起头,颇有一些疑惑。
“国师怎么过来了?这会儿你不是应该讲完课回家了吗?”
朱元璋笑了一下,举起茶杯抿了一口:
“我还记得以前国师最是懒惰,平日里连一句话都不肯多说。”
“更别说像现在这样,三天两头都跑到咱这儿来了。”
秦昊对着朱元璋拱了拱手。
“陛下今时不同往日,毕竟现在微臣已经是国师了,自然应当更加尽心尽力。”
281
朱元璋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国师过来找咱是有什么事儿啊?”
秦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语言,开口说道。
“这一次给允炆下讲课之后,微臣的内心思绪颇多。”
“又感慨陛下这个时候都还在批改奏章,实在是辛苦万分。”
“微臣认为,史书上应该纪念着陛下的辛苦。”
“而现在,红薯引进来了,地里面不缺粮食了。”
“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发展文娱,让百姓们的内心丰富起来。”
“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咱们大明的发展。”
为什么发展文娱活动会有利于大明的发展?这一点,朱元璋并没有听懂。
不过他已经有了经验,只要跟着秦昊走,总归是不会出错的。
于是朱元璋微微颔首。
“既然如此,那么先生又有什么别的打算不成?”
秦昊点了点头,说道。
“微臣打算修撰一大典,其名的话,就叫洪武大典如何?”
朱元璋听着这磅礴的名字,忍不住来了兴致,微微挑眉问道。
“哦,这洪武大典乃是何物?先生仔细讲讲吧。”
秦昊点了点头,然后对着朱元璋说道:
“微臣想的是这洪武大典应该包罗万象,其中包括了人文地理歌词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