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环顾四周,对着秦昊说道:“朕真羡慕国师你,想要研究什么就能研究什么。”
秦昊微微一笑,说道:“陛下,不瞒您说,只要大明昌盛,让天下百姓都不再受苦,就是臣心中所愿。”
“殿下跟臣一块进去?臣正好最近一直在研究这蒸汽机车和蒸汽卡车的改良,因为臣发现第一批出来的机器使用寿命都不长,所以还请殿下跟臣一起看看。”
秦昊对着朱棣邀请道。
“好,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朱棣点点头说道。
两人一同来到研究室,看到秦昊和朱棣到来,负责操控机械的士兵停止了手上的工作。
秦昊拿起其中一辆机床,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转头对朱棣说道:
“您看,这种蒸汽卡车的速度比普通的马车要快很多,而且坐起来很舒服。”
朱棣听了点点头:“确实如此。不知国师认为该如何改良这些机器。”
“其实臣觉得可以做成一种双向驱动的机器,比如可以分两条轮子。这样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也能保证机器不被损坏。”秦昊提议说道。
“双向驱动的机器?”朱棣皱眉,疑惑的询问道。
秦昊没有急着回答,先是从一台蒸汽机车的模型上取下两个轮子。
随后他指着另外一个模型对朱棣讲述双向驱动机器应该如何操纵和设置。
当然,这种双向驱动机器的设计理念自然也是来自于后世的机床技术,
但是秦昊可不敢把后世的理论灌输给朱棣,不然他肯定会疯掉。
这时研究院工人走进来说道:
“启禀国师,属下刚刚测试了机器的推动力,根据测算,推进力足以支撑三架马车的重量。”
“什么?”朱棣顿时吃惊万分的喊了起来。
这样的话,以后的粮食补给就不用担心了,可以大规模的生产。
秦昊微笑着解释说:
“殿下勿怪,这种双向驱动的机器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可以单独的组合成各种形状,而且还能够进行二次调整。”
“哦~这么神奇?那它的功率怎么样,可以达到多少匹马的力气?”朱棣兴奋的追问道。
这种双向驱动的机器只能够驱动六匹马的全力奔跑,若是换成七匹马就无法承载。”秦昊立刻上前说道。朱棣点点头,表示自己知晓了。
“那么这个双向驱动的机器需要多久可以制造出来?”朱棣又继续询问道。
秦昊摇摇头,说道:
“陛下,恕属下直言,这双向驱动的机器恐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制造出来。”
“为什么?”朱棣有些不悦。
秦昊回答道:“这个双向驱动的机器必须单独的组合成各种形状,所以就需要大量的木料、铁料等材料来制造零件,这样才能组装成一个新的双向驱动机器。”
朱棣闻言,沉默片刻后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看来还是得慢慢筹备。”
“殿下放心,这个双向驱动机器只需要半年的时间,便能生产出来。”秦昊信誓旦旦地说道。
“真的吗?”朱棣激动地抓住秦昊的胳膊。
“陛下请看!”秦昊指了指面前的机床,说道,“臣在机床上留下了一些小玩意,可以增加机器的动力和灵活性。等制造出来,陛下一观便知。”
朱棣见状松开了秦昊的胳膊,走向了机床,仔细打量着机床的内容。
“陛下,这是机关臂。”秦昊介绍道。
接着秦昊又把其它零件逐一告诉了朱棣,
秦昊确实解决很多现在大明面临的技术困难,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