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件事。说是那方印的做工并不是关中做工,而是河北那一边的!”
刘永铭疑道:“阿?这怎么判断出来的呀?还有别人见过那东西吗?”
吴宥说道:“有!韦阁老说,杨家进献方印之时,太祖皇帝曾找人鉴定过玉质。找的不是别人,就是现在的户部李侍郎,当时他在太常寺任职。”
“哦!把这一茬给忘了。李裕那可是玉石方面的行家呀。”
吴宥又道:“韦阁老还说,当时李侍郎敢断言,那方印即是出自河北卢氏的工匠!”
“河北卢氏?范阳卢氏呀?”
“是!”
刘永铭深吸了一口气,说:“当年契丹外戚萧氏把持朝政,以至契丹国乱。南院大王耶律德哥起兵燕京,一路杀到了西楼城下!战事之惨烈,不敢闻睹。听说当时南院那边为了那战大战可牵连了不少人呀!卢氏好像也被牵连在内了吧?”
这里的牵连指的不是获罪。
而是每当有大战,那些大氏族都得出钱出丁。
当战事平定的时候,那些出钱出丁的大氏族会因此获得一些利益。
比如唐朝时的裴、薛,南北朝时的王、谢。明朝时的淮右集团,清朝时的辽东佟氏等等。
但这也只是因为打胜了,有利益可以分配。
如若没打赢,且当朝者无道,就会加重盘剥那些氏族。
范阳卢氏当时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一来是范阳卢氏是汉人,而主政的却是契丹人。
二是萧氏与南院和解了,南院大王并没有获得太多利益。
三来,在南院与萧氏和解以后,契丹与齐国在河北又打了几十年的战。
齐国王季阴就是因为击败契丹的八万大军而一战成名。
自那之后,两国之间战事在没有签署任何条约的情况下渐渐平息。
但契丹当朝者并没有减少对范阳卢氏的盘剥。
最后导致范阳卢氏在契丹与齐国大战于河北之时,趁乱举族而迁。
这等大事件,刘永铭自是听说过。
吴宥言道:“卢氏有一支族人从范阳出逃了,又因契丹与齐、晋长年征战,关系都不好。卢氏怕被清算,所以他们便往关中来了。当时太祖皇帝还在位,杨氏那支族人还没迁逃,于是卢氏便投靠了当时风头正劲的弘农杨氏。但……但卢、杨两家好似是发生了一点不愉快。”
刘永铭说道:“听说了。说是杨氏族人贪图范家带过来的财物,发生了冲突,最后不欢而散。后来卢氏一族去哪了?”
吴宥答道:“他们在是想要逃到楚国去,但楚尊却不愿意接纳他们,没让他们进楚国,最后范阳卢氏的那支族人只得停留在上庸府武当县。这些事情也都是韦阁老与老奴说的。”
“又是武当县?韦阁老怎么说?”
吴宥应道:“韦阁老说,当时武当知县夏承曾上疏朝廷,楚尊不接纳,我们汉国就得接纳,以显我大汉德威昭昭。但是……您知道的,太祖皇帝对世家实在是不太好。不仅没有安置,而且……而且还那什么。最后还是赵家看不过去,帮着安置的。”
“呵!陇南赵家手伸得够长的呀!也难怪太祖皇帝对他们家如此不满了。如此说来卢氏与赵家也有瓜葛?”
吴宥应道:“这老奴就不太清楚了。老奴当时只想知道那方无字印玺的来龙去脉。在从韦阁老那里听得了这一些之后,于是便设计让小桂子出了宫去查访卢氏。小桂子回来以后,将消息送于宫中,说是卢氏一家在武当虽然过得不错,但卢氏的工匠却是落魄至极。”
“出逃还把工匠带在身边?那也真是奇了!”
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