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的时候赵佳宁说自己拄个棍子慢慢走,可还是没拗过陈永康被他背着在最前面走 ,之前背的时候没觉得有啥,而且没几个人看见,
现在在这么多人面前赵佳宁一时羞的抬不起头,脸趴在陈永康背上,他们看见这一幕其实倒没觉得什么,只是脚扭伤帮忙背一下很正常,回去歇一晚应该明天也就没啥事了,用热水敷一下,回到家天也快黑了,去镇上买药是不可能喽,
上山的时候是大中午,他们下山的时候天有点摸黑,一个孕妇一个脚扭伤的,速度那是相当的慢。
一开始顾程要背着苏婉卿,她不让,可小路坑洼不平又窄,几次她都自己踩空差点绊倒后,顾程就背着她下山,还把她当小孩一样一颠一颠的。
李秀捂嘴偷笑,看的出来顾程很宝贝苏婉卿,上山的时候拉着推着,下山的时候背着,就坐火堆边那一点时间,一会儿给吃的,一会儿给喝的,虽然旺财对她也好,可跟这俩一比还是差的多,不止李秀羡慕,其实赵佳宁现在也挺羡慕的。
队里昨天休整一天,今天可就又开始大干了,要把刚割完麦子的地给赶紧翻过来,用那种最老的木质曲辕犁,套在大黄牛背上,一个人在后面扶着犁梢在地里来回的把地翻过来,
再用耙子把地里的草渣子耢干净 ,种农作物必须要赶着季节种,现在地翻过来是要等着种红薯,但是队里又没那么多大黄牛所以除了犁地是大黄牛,耢地就只能是人们挥着耙子干了。
苏婉卿在周围玉米地里割草,看着众人忙活的样子,她也挺奇怪的,现在明明一天到头都是在干活,种地,开荒,农民没有闲的时候,地也没有闲的时候, 种的东西种类还多,可为啥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吃呢 ?
难道后世多是转基因?或是改良过的高产量粮种?这麦子地才刚把麦子割下来,这又着急忙慌的翻过来,说是要种红薯,她对这些主粮食并不是懂得很多 ,
她在前世路边见过一种玉米,那简直就是跟复制的一样,每一根玉米杆上都接两个玉米棒,看着每一个都一样,出于好奇她还停下来仔细的瞅过,后来得出结论确实它们长得一模一样的两个 ,那种玉米她也吃过根本不好吃 。。
这里的玉米显然不是那种品种,玉米颜色深浅不一 粗细也不一样,虽然还没开始开花也没长出玉米须,但也能看得出来跟那个是不一样的。
她知道水稻的话是经过一位老爷爷的研究,在试验田里反复研究实验后,有了杂交水稻,稻谷的产量才大大提升上去。
至于红薯它是外来物种,听说是一位仁义心怀百姓的人,在外见过它的高产量,才漂洋过海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才带了一根藤回来试种,试种出来的结果也是让人满意,接着慢慢的育出更多的藤种,
后来大规模的种植了起来,它耐寒,耐热,耐旱,据说许多次闹饥荒,都是有它的存在才勉强度过了粮食危机,所以她不清楚有没有改良品种,
不过这些也都是她半学半听说的,准不准确她也不知道,只知道现在种地的人真的很苦,很累,可能真是只有下大雪,和下大雨,过年那两天是闲的,特别是像村里一些特殊情况,像李奶奶家,美珍婶子家,除了能分人头粮,工分根本就没多少 。
现在进入夏天
割草倒是不用进山里割了,地里面都多的很,就算不割还要专门费人工每天去拔草除草 ,所以他们割草的小队伍都是在地里, 一连几天他们都是边割草边看人家干活。
还能跟熟悉的人说说话,听听八卦,这时候村里大娘大婶们的娱乐方式,大概就是闲扯别人家的家事了,不是这家婆婆不好, 就是那家儿媳妇不好,哪家儿媳妇勾搭哪家男人,又或者是谁家新娶的媳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