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别喜欢女学生,对她们的很关照,对她们总是和风细雨。
十年之后,许不仙调任致能的山长,成了一名著名的学术超人。三年后,他调到中书省南书房,成为皇帝秘书处的一名成员。他在那里一呆就是二十年,除了写小作文,就是读书、写书,他从古籍里发掘了很多好的文章,经他一点评,翻出新意,通过南书房推广到知识界,再在社会上流传开。比如《郑伯克段于鄢》,他能品出其他几种意见。他编的《唐宋军事制度比较》一书成为当年太学生政治考试的经典参考书。
当然,他这个人就喜欢死读书,做官可能不是他的强项,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在官场这样动态的地方,他成为一棵长青树,一直静静地竖在那里,反而成了很多人的参照——很多南书房的故旧都离开、升迁甚至死亡。
他娶了一个好老婆,就是蔡京的孙女蔡英姬。老婆家的势力很大,克服了他在官场的先天不足。蔡英姬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因为她的祖父是当时很有实权的权臣。
因为这层关系,许不仙被调任刑部侍郎,还成为了任刑部郎中的郑维演的上司。在许不仙的眼里,郑维演是他的学生,因为他是纯学术人才,读的书可比郑状元要多的多。郑状元是集中精力,一段时间读书,而他是用一生的时间在读书。他对很多学术问题信手拈来,可以讲出很深的道理,而郑维演是个什么东西?就是一知半解,根本没有进行他那种混沌的状态。
有一次他去刑部的衙门视察,看到郑状元在那里写什么东西,一干人等未通知就来了。许不仙走起路来喜欢背着手,踱着方步,很显出他的派头。
“这不是状元公吗?”,许不仙来到郑的跟前,白惨惨的脸色并未泛出红晕,“最近都在看什么书?”
“最近在读《刑审方法》一书,让上峰见笑了。”
“郑状元非刑科出身吧,学的是文学,听说还是培训班直升的。”
郑维演想这老小子又在显示自己的变优越性了,不就是说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吗。
“这本书提到法条和案情要来回穿梭得审视,要穿梭几次?”许不仙半认真半不认真地问。
“好多次吧!”郑维演看到许不仙背后的随同人员十多人,都像冰人一样,冷静地很。
“不对吧,应该是三次。”许不仙出口后又有点后悔,感觉自己又得罪了人,他赶紧笑笑,试图缓和一下尴尬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