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竟能连接起几代人的骨血。凝视淡月的姑娘想,曾祖父的眼神是不是比眼前的严厉些,而父亲的眼里会不会永远洋溢着对母亲的爱意。
“菱歌,脖子,僵了……”
乐怡幽幽道。
“啊,对不起。”
菱歌松开对乐怡的束缚,僵直着背脊双手向上。乐怡被她这个滑稽的动作逗乐了,无所顾忌地笑出声。
所有人都以为这对姐妹的别扭到此为止了,殊不知更大的炮仗还在后头。
一大屋相安无事地度过了下午,夕阳染红天际的时刻,夫人挤到孩子们中间,说午饭没能圆满结束,所以要在晚饭补回来。
一大桌人围着佳肴有说有笑,李先生甚至拿出了自己的私藏和夫人一人一杯。
“你就是自己馋了。”
乐怡一点也不给自家老父亲留情面,吧唧啃了一大口鹅掌。被女儿数落的老父亲也不甘示弱,脑瓜子一转,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此诞生。
“怡儿,成日听你说你和尔菡如何了得,怎么着,你们要不要比比谁的文采更佳?”
“来就来!”
乐怡撂下碗筷,作势要撸起袖子,哪怕她的衣袖并没有因此而上移半公分。她在餐桌上这一系列过于豪迈的举动令夫人微微皱起了眉头。
“你起个令,无论什么我都能接住。”
乐怡信心十足,满口答应完了才想起没有询问菱歌的意见。
“菱歌,你……”
“我没意见哦。”
菱歌歪着脑袋回答,完了还斜了眼全程少言寡语的宿莽。
“那个,我就不……”
宿莽尝试反抗。
“冬朗,你也来!”
乐怡拍桌决定,反抗无效。
“既然这样,我就出题了。”先生叼着根筷子,看上去有些漫不经心,“夫人,你认为呢?”
“你自己出的主意你自己解决。”
李先生最后命人取来了一本小册子,交给了游离于赛场外的齐环。
“为保公正,就由小齐你来宣令吧。”
齐环不明所以地翻开册子,只见上头记载了串联四时节气的诗词、俗语和顺口溜,趣味盎然。乐怡凑过身去看,惊呼道:
“这不是你们当初用来给我启蒙的吗?”
“没错就以这个为引子来比。”
“由小齐随即选择一个时节,你们三人根据这个节气出上联,对出来的人再以此出个下联,两联完成为一回合,不拘平仄和五言七言,但内容要以时令风俗为主,全部轮完后,看看谁对得多。”
三人对此没有异议,这其中,乐怡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一双眼睛亮晶晶的。
齐环感觉自己身负重任,特别是乐怡,满脸的期待无疑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压力叠加。半晌她调整好了情绪,清了清嗓子,开始宣令。
“三月三、出藕簪。”
“曲水玉杯舀辞令。”
乐怡首先起头。
“茂林乌角载歌来。”菱歌接上,随后出下句,“柳色吹透美人衣。”
“桃影藏得童子笑。”
乐怡接上。
“百花生日是良辰。”齐环宣令。
“扑蝶沾红香。”
“挑菜惹泥芳。蒸糕烟笼城。”
“提灯光满巷。”
乐怡菱歌依旧旗鼓相当,齐环再宣。
“谷雨种棉家家忙。”
“山人摘笠候雨茶。”宿莽打破了一次平衡。
“农家解篮择春芽。轻纱慢敛走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