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武侠修真>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第578章 枭雄末路,机关算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8章 枭雄末路,机关算尽(2 / 4)

他这個节度使,乃是实权节度使,掌有兵权,自五代以后,实权节度使便极为罕见,几乎没有,哪怕封了下去,也尽为虚名虚衔,都是吸取唐之教训,几乎没有军权。

燕京城破了啊!终是破了,就不知是宋军独自打下,还是借助了女真的力量?

已经是疲兵了,自燕京杀出重围,一路西来,根本都未怎么太过停歇,这时哪怕人的精神还在,依旧能战,可马恐怕不行了。

燕京岌岌可危,已经围城大半年,随时可能城破,若耶律大石突围西行,十有八九要走这三不管的地界,他此番来碰不见也就罢了,若真是凑巧遇到,必然阻住,就地擒杀,不能让他继续往西北去。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但权利滔天,地位也超然,可比王侯,所以他才能培育亲信,训练精兵,一心图治,但大势之下,天崩地裂,根本无力回天,便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帝国崩塌,辉煌不再,突围逃离,继图他谋。

只是世人捧英雄,只传其一,不说其二。

大辽国,在西北极为遥远处,还有两万人马,那是两万精骑!

耶律大石此行就是要前往那里,那里有个地方叫做可敦城。

此乃辽国西北边境的最远处,大辽西北路招讨司的边界,从来都驻扎着两万精锐骑兵的军队。

那是契丹的一块后备重地,哪怕龙兴上京,但一直以来那里都还有不少部落存在。

那个地方的存在,还有一项特殊使命,就是提防看守草原鞑靼,从辽太祖时起,就看出鞑靼的不轨野心,立此一地,伏以精兵,世代不变。

而且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还下过一道重令,就是这支部队不论将来国家到了什么地步,哪怕就是亡国了,也绝对不许南下。

此令载于《辽史》,闻见于后世。

这是辽太祖给后人留下的一条退路,如雄才大略,一代雄主的耶律阿保机早就看明白,哪里有什么千秋万代,帝国也会腐朽,一但大厦坍塌,那么必将万劫不复,留此精兵,不得再往失国送去,大势不在,送去怕也难逃全军覆没,只为能保留一丝香火,再谋他求。

可敦城这两万精骑,才是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的基础力量,才是他横扫漠西漠南漠北的本钱。

而这两万精骑,也不是轻易就得的,毕竟此前并非归他管辖,何况太祖之令哪怕灭国,此军都不许南下,这兵必然不能作为攻金之用。

不过耶律大石是宗室,到达可敦城后,引起了众多部落和可敦城将领的重视。

虽然辽国宗室很多,但国破家灭,不知道亡故多少,剩下的又散落何方,至少这可敦城就他一个近宗,且还身为朝堂重臣。

辽史记载,耶律大石到达可敦城后,积极联络各处,召开首领大会,并慷慨陈词:“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剪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番,剪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通过这一番活动话语,耶律大石得到可敦城将领和各部头领支持,就地称王,整顿兵马,在可敦城建立了根据地,随后积攒实力,不断派使者联络白鞑靼、西夏以及南宋,在外交上孤立金国。

但可惜的是,彼时的金国正处于国力上升期,耶律大石仔细谋算,又想太祖耶律阿保机当年遗令,知道无论如何都难是金国对手,于是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打算扩大地盘,以后再决雌雄。

金国天会十年,二月二十二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备军整旅,自此率兵西行。

赵柽缓缓放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