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一位比较年长,熟知赵正午个性的老者开口问道:“里长不是一个不着边际的人,是不是你知道了什么,里长,你可不能藏着掖着啊。”
老者这样一问,大家也都看向赵正午,赵正午无法解释,是连话都不会说的女儿让他来种麦子的,他也确实不知道这些麦子种下去会怎么样,他看向背篓。
熬了一夜的云燕已经熟睡过去,他苦笑着:你倒是省心了,这叫我怎么跟大伙儿说。
他只能随口编着瞎话:“我属实不知道这麦子种下去会不会收成,昨夜,我那过世多年的父母忽然托梦给我,千叮万嘱让我必须今日把麦子种下,不然就是不孝。
各位是知道我的,父母之言我怎敢不听。只是我也不敢劝各位跟我一起种麦子,毕竟结果如何暂未可知。”
他这一番言论村儿里人还是比较相信的,前几日连思梅父母那样无理取闹,他也愚孝的不敢反抗,如今自己父母托梦那更是言听计从了。
大家也不想再看下去了,各自都散去了。
赵正午和思梅忙活了一上午,种完了一亩地,他们家按照人口,分到的田地一共是两亩,再需要一下午,便可种完。
两个人中午也没有回家,在地头吃的午饭。
正吃着,牛三儿小跑着过来:“里长叔,我想跟你一起种麦子。”
赵正午吃惊的看着他:“我真的不敢保证这些麦子种下去会有收成。”
牛三儿摇摇头:“我就是相信你,跟着你干绝不会有错,只是,我家一点麦子也没有,您有多余的分一点给我吗?等我钓了鱼,去县城里再换麦子来还给你。”
赵正午看了看,自己家的麦子种完两亩地还能剩下一些,他愿意分给这孩子。
牛三儿开心的笑道:“我这就回家叫上我的两个哥哥一起来干活,我们不急,先帮着把你们家的种完,剩下的种子我们再种。”
赵正午十分感动,这孩子,将来不可限量啊。
云燕这时候也已经醒来,她在背篓里听着,心里对牛三儿也十分佩服,另外也觉得十分遗憾,村儿里没有学堂,牛三儿略识得的几个字,都是村里王学究教的,若是能读书,牛三儿必成大器。
不一会儿,牛三儿就把自己的两个哥哥,牛大牛二叫了来,牛大是个憨厚老实的人,心里一直对赵正午带着他捡牡蛎充满了感激,牛二比牛大话多些,也是个明事理的孩子。
他们虽然不知道为何三弟忽然就在秋天叫他们来种田,但一听是赵里长家的事,他们便问也不问就来了。
只是他们的那个懒鬼老爹,骂骂咧咧个不停,什么自己的儿子是替别人家养的。常婆子懒的听,胡乱塞给他一瓶酒,他喝着喝着醉了便没了声音。
有了两个壮劳力,仅一个时辰赵正午家的田就种完了。他把剩下的所有麦子都给了牛家。可是牛家男丁多,分到的田地就多,一共五亩地,这些麦子肯定是不够。
于是牛三儿让两个哥哥继续种,自己则是去钓鱼,想着多钓点鱼,换些麦子回来。
云燕算是了了一桩心事,一亩地的麦子产量足够他们一家三口吃一年,再加上今年他们实验成功了,全村都会跟着种起冬麦,粮食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可是第二天黄昏,牛三儿就跑进了赵正午家:“里长叔,不好了,县城的粮铺要被抢空了!”
赵正午一惊,光天化日刚抢劫粮铺?粮食是整个县的保障,是官府的重点关照对象,因此饥荒再厉害,也没人敢抢粮铺呀。
见赵正午误会了,牛三儿赶紧再解释:“哎呀不是,是所有老百姓都抢着买粮食,都在说今年冬天要大雪封山,上面的救济粮运不到了,要饿死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