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家都一致决定,一定要保护好谢歌母子,在左邻右舍的努力下,还真让他们抓到一群偷摸想放火烧了谢歌他们住的宅子的人。
大家仿佛审判者,将这伙人扭送到了县衙,一路走,一路宣传闫家的事迹。
闫家上下听到风声,气的要死,他们以前是想要弄死这母子二人,可不代表现在他们会动手!
无论如何,这一出后,闫家不敢再派人上门,老实了一段时日。
一月后,殿试开始,庆帝满意的看着这些陌生的面孔,都是朝堂新鲜的血液啊!
目光在闫礼身上停留片刻,庆帝自然的转移视线,宫人将庆帝已经准备好的策论题目展示出来,礼部的官员得了庆帝示意,宣布考试开始,同时在大殿内点上半炷香,香完,代表考试结束。
闫礼看着题目,没有急着动笔,沉思片刻才提笔,一开始落笔的动作断断续续,后面变的行云流水起来,庆帝在每个贡士身边都站这停留了一会,有那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手一抖,墨落,瞬间晕开毁了整个卷面,卷面一毁,这人的科举路到此为止,他想哭,又怕殿前失仪,强忍着嘴唇都咬出血了。
这般的心理素质,自然是不适合为官的,庆帝暗暗叹息一声,又换了下一位贡士,走到闫礼身边,他也站在看了一会儿,但脸上没有展示出任何情绪变化,闫礼也仿佛没有感觉到身边有人,手上的动作不见停顿。
庆帝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没多久,看香的官员大喊,“时间到,考生停笔,交卷!”
没写完的考生懊恼不已,又不敢继续动笔,不然会被视作作弊行为,大殿上那么多眼睛,一点小动作,都看的清清楚楚。
专门的官员将考卷收走,再由负责审卷的官员挑出认为出挑的考卷,呈给庆帝,最后由庆帝定夺一甲前三的名次。
庆帝翻看了几分文章,说不上高兴,也算不上兴奋,刚才他提出的策论题目是农桑利民,这些人答案中规中矩,甚至算的上迂腐,庆帝突然就从这锦绣文章中看到了这些所谓人才身上的弊端,一个个已经只会读书,不识人间疾苦了。
这样的人去做官,要怎么才能切身体会底层百姓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