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周六,下午五点半,李云海从商业局回到店里。
店里没有开单。
李云海早就习惯了,也不着急。
他在店里转了一圈,把汪丽丽和张洁喊了过来:“这些机器每天都要擦一擦啊,不要用水,就用干抹布,把上面的灰尘扫一扫,不然客户进来看到,样机这么脏,别人怎么想?”
汪丽丽和张洁答应一声,赶紧拿抹布过来搞卫生。
李云海正准备回家做饭吃,看到店里走进来三个人。
为首的是个矮胖男人,四十来岁,一米六左右的身高,肚子圆鼓鼓的,像怀孕似的,他人中上留着一撇小胡子,让人一看就联想到抗战片里面的小鬼子。
还有一男一女两个人,一看就是此人的随从,都穿着很正式的职业套装,男跟班又高又瘦,戴着眼镜,却一直弯着腰,生怕前面的小胡子说话,自己会听不见似的。女的个子也不高,一米六五左右,穿上高跟鞋可以达到一米七,很年轻,留着一头清汤挂面的长发,嘴角总是带着微笑。
李云海走上前,问道:“你们好,欢迎光临四海商店,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们?”
小胡子实在有点矮,要抬头才能和李云海说话,用十分生硬的国语问道:“你们的经理在不在?”
李云海一听对方说话,便知道这人的确是东洋人。
改革开放以后,来我国旅游、投资、工作的外国人日益多了起来。
不过都是沿海城市比较多,在西州街面上,李云海很少见到外国人。
能到内地来的外国人,在国外的身份地位都不会简单。
李云海掏出名片,递了上去,不卑不亢的说道:“你好,我就是这里的经理,我叫李云海。请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和其他人一样,小胡子听说李云海就是这里的经理,也露出一抹不敢置信的神形,但还是点了点头,说道:“李经理,你好,我是秋野千里。”
不知道为什么,李云海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特别想笑。
他强行憋住了笑意,说道:“秋野先生,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吗?”
秋野千里伸出左手,左侧的女子嘿了一声,拿出一张名片,放在秋野千里手心里。
李云海接过对方的名片一看,好家伙,原来对方是东洋东方化学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经理。
秋野千里说,他听说李云海先生在建设一家耗材厂,特意从香江赶了过来,推销他们公司的产品。
耗材生产中,最重要的原料就是电荷调节剂,而全球能生产cca的公司,除了东方化学公司,就是堡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两家公司都是东洋的。
李云海要开耗材厂,必然离不开cca,在自有产品研制成功之前,他只有这两个选择。
虽然只有两家公司生产cca,但这两家公司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李云海寻思,多半是林小凤上次去香江考察原材料市场时,和对方有过接触,对方对他有关的信息,肯定是从林小凤嘴里知道的。
没想到这些东洋人推销产品如此不遗余力,为了打开内地的市场,一听说有人开了耗材店,马上就跑过来洽谈生意。
秋野千里说,他们东方化学公司的cca,是全球领先的产品,远胜于其他同行,又说如果李云海现在订购cca,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
李云海不由得沉吟。
他虽然组织了一个80人的科研团队在研发新型的cca,但能不能成功,多久能研发出来,这都是未知之数。
就算试验室里研制成功,想要投入生产,进行量产,又需要一个实践和试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