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2章(6 / 9)

面还有一辆马车拉着两个小孩子。长子指着城里的某个地方大声喊道:“狂妄!狂妄!李闯贼你给我等着孤王一定会反攻大名府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稚嫩和坚定但他的眼神却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坚毅和决心。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正在为了这座城池而战斗而他也要为了这座城池的未来而奋斗。

在那灰蒙蒙的晨曦中,赵王、周王以及他们的家眷,伴随着城里的大大小小老百姓,犹如蜂拥而出的蜜蜂和蚂蚁,急急忙忙地从北门一拥而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不安,脚步匆匆,仿佛身后有无形的追兵。大伙儿心里都明镜似的,从城被围困的第一天起,投降的路就已经被无情地堵死了。

李自成那伙人的狠话早已传遍大街小巷:在城投降之前,他们对城里的一切秋毫无犯;但城破之日,便是血腥之时——第一天,守城的士兵将无一幸免,城里三成的百姓也将惨遭屠戮;第二天,杀戮的范围将扩大到七成;而到了第三天,整座城市,无论老少,甚至连一条狗都不会留下,统统都要命丧黄泉。大名府已经顽强地坚守了近两个月,如今城里剩下的人,怕是连留个全尸都成了奢望!

老百姓们一出城门,便如同离弦之箭,拼命地奔跑,直到黄得功的军队映入眼帘,才敢稍稍放慢脚步,喘上一口气。赵王从装饰华贵的马车上缓缓走下,步伐虽稳,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他走向黄得功,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靖南伯黄得功吗?”黄得功虽未曾亲眼见过赵王,但一听这名字,再看他虽身着少年衣裳,却难掩一身的威严气质,心中便已猜到了几分。他连忙躬身行礼,回答道:“请问您可是赵国的大王殿下?”赵王轻轻点了点头,神色严肃地走到黄得功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真是条好汉,可得加把劲啊!”黄得功那张布满风霜的脸庞上,一道醒目的疤痕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战斗,听了赵王的话,他的身子微微一震,坚定地回答:“殿下过奖了,我已经备好车马,请殿下赶快去魏县避避风头。”

赵王应了一声,转身匆匆回到马车之中,躲进了角落,瘦弱的身躯在微微颤抖。他年仅十二岁,却能在此刻展现出如此勇气,实属不易,令人心生敬佩。

随着老百姓的撤离,士兵们也开始有序地向外撤退。他们排成一个个方阵,有大有小,穿过那历经沧桑的城门,跨过桥梁,一直延伸到护城河边。前方的士兵护着后方的百姓,后方的士兵则顶着巨大的压力,努力保持队形不乱。城里的明军已经疲惫不堪,而李自成的人马则如狼似虎,不断冲进巷子里进行攻击,人数上的劣势让明军倍感压力。若不是城里提前设置了一些障碍和陷阱,恐怕早已支撑不住。然而,此刻防线已被压缩至北门附近,形势岌岌可危。

李自成的人见状,立刻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城里的明军一半已经撤出,一半仍在坚守。城外的黄得功、李性忠、冀资深、高杰等将领则沿着护城河摆开阵势,保护着撤退的军民。李性忠骑在高头大马上,大声呼喊:“快撤!快撤!”话音未落,城门便轰然关闭,千斤闸轰然落下,将城内城外彻底隔绝。

城上的明军在副将任之华的带领下,齐声高呼:“好男儿就应该战死沙场,用马革裹尸而还!我们发誓与城共存亡!”李性忠听了这话,气得不行,大声骂道:“好男儿哪里不能埋忠骨,非要死在这里吗?我不求你们尽忠,只求你们活着回去!”然而,任之华负责断后,无法改变决定,只能选择关闭城门,死守到底。

李性忠再喊,回应他的只有震天的喊杀声。城上的明军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没有一个退缩的,没有一个求饶的。他们手持武器,一个接一个地冲向敌人,与之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战袍,生命悬于一线,但他们的士气却越来越高涨,势不可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