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四起,乱作一团,仓促之下部分侥幸没烧起来的清军战船纷纷扬帆逃跑。
郑定瑞淡定下令:“不必追,继续开炮,不要让渡口的清军救火!”
这下,里头多数人不管不顾,只想保命,又有明军水师在外面炮轰大营,阻拦救火。
官牌夹的熊熊大火那是止都止不住,所有还停靠的清军水师战船全部付之一炬。
还有不少清兵和水手在救火,甚至干脆就是睡梦中或被烧死,或被剧毒浓烟呛(毒)死。
隆科多没事,他是随五千八旗步军住在陆师大营里头。既是稳定军心,却不想还救了自己一命。
隆科多几乎只着单衣,连盔甲都来不及披上,就被亲兵带着上马玩命似的逃出军营。
得亏现在是夏天,不仅不能,还有些热。
至于官牌夹渡口的水师,那是连看都不去看一眼。
水师已经完了。
不仅如此,官牌夹渡口以东正有大量火把前赴后继在登陆。
整个清军陆师大营都乱了套了!
虽然被突袭的是水师,但这可是大半夜,很多士卒都还在休息。骤闻明军打过来了,还烧毁了水师的战船,水师都完了,那他们哪还有战斗意志。
就算有,这大半夜的,拿什么去打?
很多人都说古人很多有夜盲症,所以夜战很难指挥,也就很少打。
这简直就是纯扯淡。
古代底层老百姓吃不着肉腥,或许真的有许多有夜盲症。
但军队若是很多患有夜盲症,那就不是夜战难打了,而是完全不会有夜间作战的情况发生。
夜盲症,那就是完全看不见东西。
试想一下,不说几万,手里几百个瞎子,那都不用指挥了,就是纯送人头。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在于古代军队的组织度对比现代,乃至近代都太低。
“我是淮军总兵官戴坤!我是淮军总兵官戴坤快聚兵!”
戴坤带着亲兵,一面大喊表明身份,一面到处收拢乱兵,也不管收拢的是淮军还是绿营新军。
同时往隆科多率部奔逃的方向靠拢追赶。
什么粮草辎重,全都顾不上了。
现在顾忌粮草辎重,那就真的跑不了了。
……
江面的大火和炮击,尤其是那大片火把,自然也惊动了九江城里的何正。
何正哪还看不明白,这是友军渡江对清军发动夜袭了。
“快,传我将令,全军出击!随本镇出去杀清狗,报大明!”何正这些天几乎都是和甲而眠,所以也用不着着甲,带着满身臭汗激动的大吼道。
整个九江城迅速动了起来。
没消片刻,城门大开。
何正骑着战马,亲自带头从城中冲了出去。
除了三千明军作为留守以外,何正本部五千兵马全部出动,朝着火光夹杂混乱的清军大营便杀奔过去。
明军这边不知不觉间,竟是发动了两面夹击。而清军那边才刚知道明军来犯,很多士卒仓促起来以后摸着黑,甚至都找不到自己的直属上级军官。
虽然明军同样也被黑夜影响了战斗力,但有心算无心,而且九江何正的五千明军,加上郑定瑞渡江的一万明军,总兵力已达一万五。
跟清军三万多兵力对比也就是一比二,清军还是泾渭分明的淮军、绿营新军各占一半。
甚至扎营的时候,戴坤、吴绍安也是从中间专门划出界线。
不是他们俩人不合(也不是关系很好),而是军队本身固有矛盾。
既不是一个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