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武侠修真>初唐:砥砺前行> 第458章 操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8章 操控(3 / 4)

非己莫为。”万国俊扯了一句名言,道:“我此来不是跟你商讨过往旧事,先送你一方富贵,以表诚意。明日上朝,你可上表修治理渭水,疏通漕渠之议。”

李崇德吓得脸色煞白,颤声道:“这是哪门子的富贵,这是要我的命!”

治理渭水,疏通漕渠是上官仪为相时候提出的提议,但并没有得到认可,反之过了不久,上官仪就死了。

上官仪死得突然,据说是跟武皇后闹了矛盾。

但一个宰相好端端的就死了,内里有什么原因谁都不知道。

谁敢提他留下来的建议?

万国俊森然笑道:“给事中这是还没有明白自己的处境?明日若不见你的上书,后日一早,你的那些丑事即会传遍长安。”

他说着根本就不理会李崇德,快步离开了大慈恩寺,只留下了一张河渠的规划图。

万国俊显然精于跟踪与反跟踪,在长安街坊绕了一圈,确定无人跟踪以后,才进了长安永平坊里不起眼的小巷院落。

万国俊走进正厅,对着卧房方向低声下气的说道:

“先生,已经跟李崇德说了,看他那熊样,明日八成会硬着头皮上疏的。”

屋里传来了沙哑的声音:“十成,李崇德这该死的蠢货,不可能再逃离掌控。”

他语气中充满了恨意,说道:“国俊,你以后就跟着他。他是极好的盾,可以掌控。”

“好!”万国俊应道。

——

太极宫,朝会。

“臣有本要奏……”

李崇德固然心有恐惧,但是面对自己干的丑事为天下人知晓,他只能硬着头皮依言上奏:“陛下盛名,继贞观之势,续我大唐辉煌。今长安之盛,乃千百年之极,百五十万人聚于一城,可谓前无古人矣。”

“然四方藩篱觐见,天下英杰汇聚也令长安粮食难以自给。今渭水之泥沙,漕渠之污垢,令中原物资转运困难,与朝廷大为不利。臣提议募徭役治理渭水之泥沙,开漕渠之污垢,以提高两京运力,让长安免去缺粮之危。”

李崇德如此提议,让李治、陈青兕眼前各自一亮。

陈青兕大感意外的看着李崇德,想不到这家伙竟有如此眼力劲。

长安经过千年发展,土地承载力已处于过度饱和状态,加上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已经当不上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土的美誉了。

此时关中地区的经济地位大不如前,粮食远不能满足京师人口的需要。转运江南地区的粮食到长安远比到洛阳困难得多,朝廷常需要去洛阳就食,故而有逐粮天子的说法。

但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

历史上唐玄宗后期,这位大唐皇帝实在不愿两边奔跑,下定决心治理渭水及漕渠,便解决了此问题,史称漕关中之粮最多时达四百万石,关中蓄积羡溢,都城经济繁荣,车驾不复幸东都。

后来唐文宗更是修建了一条起自咸阳,抵于潼关的兴成渠,将长安、洛阳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经济互通,更为繁盛。

李治朝不及时治理河运之事,有各种原因。

但现在大唐的战略西转,未来会给吐蕃、大食国在青海湖、西域决战,需要大量的粮食储备。

大唐的粮仓在江南,在中原,在淮南、在荆襄、青徐,恰恰不在西边。

粮食必须要从东方各处汇聚长安,如此治理渭水,开河渠,提高运力是必然之举。

这一点陈青兕知道,李治更是明白。

前几日李治就找陈青兕说到此事。

陈青兕是满口同意,只是他只知道治河跟疏通漕渠有效,但到底怎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