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办法去适用。
当然,由于研究并不成熟的缘故,这种虫子基本上是复刻了萨斯的眼睛功能,并没有太多的延伸。
不过这也算是为萨斯的生物基础研究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零在这种虫子刚孵化之时,就已经对其做出过测试,祂发现,在近距离的观察下,祂能通过这种虫子的视野清晰地观察到地面之上小型爬行昆虫腿部绒毛的细微结构!
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细致入微,却也是一个足够喜人的成果了。至少在此之后,萨斯不至于对那些微小的生物一无所知。
在测试期间,零也通过隔离的方式利用虫群去攻击那种含有对虫族来说致命物质的大鱼,并让这种最新孵化的兵种冒险前去观察那些从尸体中逸散出来的物质。
毫无疑问,所有负责观察的虫子最终全部死亡,但是这一次零终于通过它们得知了攻击虫族的东西是什么!
那是一种类似于缩小了上百倍的蛆虫一般的生物,从尸体中最终流出的并不是什么“脓液”,而是这种生物密集状态下的外在体现,如此微小的体型,当它们散开在海水之中时,自然消失无踪。
虽然零仍然不知道它们这种攻击性如此之强的生物到底是如何在那种大鱼体内生存而没有杀死宿主的,但是毫无疑问,它们应该就是寄生在这种生物体内的寄生虫。
具体如何现在仍然不得而知,但是至少虫群已经初步揭开了它们的真面目,看清楚了它们的“长相”。
这当然是一个进步,如果细究起来的话,这应该算是虫族
另外,在再一次损失了大量的虫族单位之后,零还摸清楚了这些寄生虫的另一个特性,这也是零再一次对它们降低戒心的主要原因。
祂发现,这些寄生虫如果暴露在海水之中,虽然在短时间内,仍然具有寄生附近生物的能力,它们会利用宿主体内的物质,哪怕仅仅是一只虫子,也能快速繁殖,呈指数形势递增,最终将除了那种大鱼之外的所有宿主全部杀死,从而再一次暴露在海水之中,持续进行这个过程,不断繁殖增多。
单论繁殖速度,就算是如今的虫族全力孵化,也是望尘莫及,只要营养物质充足,它们几分钟之内就可以繁殖出下一代,比虫群还要快上十数倍甚至数十倍,且每一只寄生虫本身就具有相当于虫族孵化场一般的能力,堪称变态。
但是,这种快速繁殖似乎并没有为它们带来太多基因突变并且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能。
哪怕是如此迅速的繁殖能力,一旦在海水之中停留超过一个小时,就会完全死去,无一幸免。
这也是为什么它们没能祸害整个海洋的最主要原因。
负责近距离观察的虫群损失巨大,为了保证持续观察,它们可以说是一批接着一批上前送死。
不过这种观察终究有了些成果,也不枉虫族的这些损失。
零注意到,它们一旦暴露在海水之中,就会在散开后的几分钟内迅速丧失活动能力,虽然仍旧未曾死去,但是已经无法自主活动,直到下一个宿主靠近,便进行下一次循环,或者等不到新的宿主,自己死去。
这一点的发现算是让零真正放下了心来,毫无疑问,较长时间暴露在海洋之中就会死亡,这就是它们的弱点之一了。
虽然祂仍旧不可能让萨斯去冒险研究这些寄生虫更多的特性,事实上萨斯目前对它们也只能是观察而已,过于微小的体型让虫族根本没有精确伤害到它的能力,更遑论研究了。
不过知道了这一点,对虫族来说无疑是基本解除了它们的威胁。至于更多的细节,在虫族探索微观领域的技术取得进步之后,自然会一步步揭晓。
除了这一点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