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的快与慢,决定一个人的武功上限有多高。如果将身体比作一杆秤,那么就需要这杆秤达到平衡。身体光有内力也不够,把速度提升上来,才能让称处于平衡点,这也是沈秋波自己,必须去完成的地方。
道理其实很简单,主要依靠的是实践二字。若能将化形与迷踪步相结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这样与人对战中,才能使自己身处优势方,掌控整个局面。
沈秋波高立木桩,再次回到这里,心境也有所不同。跨越在各个木桩之间,努力寻找自己心中的恰到好处,这一点弥足珍贵。他知道,速度不等同于浮夸,若只一味的追求快,那不仅毫无意义,也耗费体力。
一回、两回、三回……每一次落脚木桩,沈秋波都会思考自己的速度是快是慢,如果太快,迷踪步会被打乱,脚法自然慢慢作废。同理,如果太慢,那么对手就会看出脚法把柄,给予自己致命一击。
左脚呈方,右脚画圆。从远望去,沈秋波整个人貌似悬浮于木桩之上,不断来回游动。说好听点,像一条游鱼,说难听点,像一只无头苍蝇,但沈秋波并不在意这些外在的东西。
不去刻意想一件事情,那么脑海里,自然会慢慢忘记这件事情。沈秋波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身处何方,忘记了在他身后,还有两个人在凝视着他。
此时此刻,沈秋波心中,只有自己的脚步,以及刚学不久的化形。两脚踏桩,周围的环境不断前进或者后退,逐渐融入进了沈秋波的身躯内,好似灵光乍现,沈秋波双目波光流转。
沈秋波记得,孙涛曾说,身如润玉,步似游蛇,这是掌握化形的关键。不是让自己成为游蛇,而是将游蛇的优势,发挥在自己身上,达到人与形合一的境界。
顺着这个思路,沈秋波生出一个妙招,作了一番变通。变作左脚画圆,右脚呈方,与先前不同的地方在于,不至于局限自己,使得脚步更加活灵活现。
有了这番思路作为基础,沈秋波的迷踪步算是真正有所成就。接下来,沈秋波便站在水镜上方,不断穿梭于木桩间,身如游蛇,步如润玉,双脚不断变换,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清出脚路数。
变通,是沈秋波最喜欢的两个字。对他而言,自己已经能够完全变通。水镜之上,他的脚步,时而若游蛇般,狠辣凌厉,时而如润玉般,细腻光滑,不再只是身如游蛇,润滑似玉。
沈秋波速度不紧不慢,他找到了心中的那份恰到好处,面对人或事物,时刻泰然自若即可,何必因为这些,而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呢?
迷踪步与化形的完美融合,并没有让沈秋波多快乐。相反的是,他的心中颇为平静,但这股平静,让沈秋波全身心异常放松,这是快乐所带来的情绪激动,远远不能比拟的。
沈秋波带着这番平静的心境,继续游离在木桩之间。这一次,他伸出双臂,无需内心过多牵引,两股内力几乎同时出现在了自己的拳头,双臂前挥,拳头与木桩直接硬碰硬。一阵酥麻从拳头传到胳膊,缓缓消散。
收回双拳,沈秋波翻转身躯,来到木桩后头,出其不意的双臂,直接顶在木桩背后。木桩感受不到疼痛,反观沈秋波,双臂不断地抽搐,可目光中的战斗火焰却越来越旺盛。
沈秋波再次挥动双拳,仿佛要将空气下压,猛然砸在木桩中心,脚步向后退去。扩散出的内力,迫使水面不停翻涌。
感知下一根木桩就在脑后,沈秋波双脚陡然翻转,脸庞在即将撞到木桩的瞬间,双手撑在木桩前,身躯缓缓前挺,如游蛇般攀附其上,而后迅速蠕动至第二根木桩后头,出动双拳再次挥舞在木桩上。
木桩轻颤,沈秋波继续后退,右脚画圆,借力于左脚,略微扭转,身躯不起眼般挪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