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成功开发了一种新的涂层工艺,这种工艺可以确保纳米材料在战舰表面的均匀分布和长期稳定性。
与此同时,化学团队负责人小林在涂层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
“我们通过调整化学反应条件,成功合成了一种更适合涂层应用的‘海蓝晶’纳米粒子,这种新型粒子在光学拟态效果上更加稳定和有效。”
团队紧接着开始了原型机的设计和制造。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张恒详细介绍了原型机的设计理念:“我们的隐形无人战舰将采用流线型的设计,以最小化水下的阻力。
同时,整个外壳将被我们新开发的‘海蓝晶’纳米涂层覆盖,实现在多种海洋环境中的隐形效果。”
原型机的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团队开始了繁复的制造和测试过程。
张恒和他的团队面临了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在实际制造过程中精确控制“海蓝晶”纳米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这一步骤对于确保原型机隐形效果的最大化至关重要。
在制造车间,团队成员们围绕着未来的隐形无人战舰原型机忙碌着。
他们利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试图将理论转化为现实。
他们很快就遇到了预料之中的技术障碍。
张恒召集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涂层控制的问题。
会议室内,工程师小李发言:“我们在涂层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前的设备无法达到我们对涂层厚度和均匀性的精确要求,这直接影响了涂层的光学特性。”
材料科学家小林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确实,我们的实验室测试显示,即使是微小的厚度偏差也会大幅度影响材料的光学拟态效果,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为精确的涂覆技术。”
张恒沉思片刻,然后说道:“这是我们一定要克服的技术难题,小李,小林,你们有没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小李回答说:“我建议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原子级别上控制薄膜的生长,从而实现极高的厚度精度和均匀性。”
小林点头表示同意:“ALD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来优化涂层过程,通过精细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能会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