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
然而朱标怎么可能会给他们这個机会,任命了自己的亲信担任吏部尚书。
没多久就因工作突出,暂代户部侍郎一职。
比如,李善长入阁,吏部尚书的职务就自动卸任了。
当个内阁首辅太夸张了,但入阁是没问题的。
当然了,这么做的前提,还是以前基础打的好。
马太后、朱标、朱雄英,三代人的救命恩人。
后来一直本本分分,就算是私心也是摆在明面上,逐渐获得了皇家的信任。
换个人过来,想模仿也模仿不来。
同样的变法,他提出来,即便有些离谱,皇家也会认真考虑。
别人提出来,很可能直接小命就没了。
这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长时间培养出来的信任。
而陈景恪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护这种信任。
这比当什么内阁大臣,更加有意义。
——
新内阁日渐完善,已经可以正常处理各种公务。
就在徐达和李善长两人,以为自己可以隐身的时候,朱标拿出了大明版政府工作计划。
看到那厚厚一摞子资料,两人头皮发麻。
他们怎么不知道,朝廷有这么多事情要做?
中枢的工作确实比较繁忙,可也没这么多吧?
地方衙门的工作就更少了,仔细说起来就两件事情,安民和收税。
至于什么劝课农桑、兴文教……这些都不是必须的。
只要老百姓不造反,能按时把税收上来,就是一名合格的官吏。
新皇到底是怎么想的?从哪弄出这么多活儿干?
不,应该说陈景恪是怎么想的……
怀着这样的疑惑,两人翻开了工作计划。
越看就越是震惊。
原来还可以如此治理国家……
如果真能实现这上面所写,那大明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就是你心中的世界吗?
两人看向陈景恪,同时想道。
朱标看他们震惊的样子,犹如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在没有看到这份计划之前,谁能想到国家还可以这样建设?
“两位,对这份计划有何意见?”
李善长深吸口气,说道:“叹为观止……敢问这份计划可是陈伴读所作?”
朱标颔首道:“确实是在陈伴读的建议下所作。”
李善长由衷的道:“陈伴读真乃亘古第一经天纬地之才也,老夫自愧不如。”
陈景恪谦虚的道:“韩国公谬赞了,晚辈愧不敢当。”
徐达也说道:“若真能依计划所行,大明将开创前所未有之盛世。”
朱标说道:“哦,魏国公以为此法可行?”
徐达迟疑了一下,说道:“以现今官吏的能力,恐怕无法执行如此复杂的计划。”
让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官吏,去安民、收税还行。
去发展地方经济,那不是扯的吗?
朱标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严肃的道:
“我知道,这份计划对大多数官吏来说,过于复杂了。”
“所以才需要内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慢慢的刺激官吏主动学习,去适应这份计划。”
“如果我们不去做,官吏永远都不会进步。”
“我们从当下做起,或许会很难,但十年二十年后,世界就会变得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