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白。
关键是,这种全国性的大动作,也不适合去问富户募捐啊。
陈景恪也汗颜不已,天天提醒自己实事求是,可总是在某些地方下意识的认为理所应当。
新一年的第一天,才能启用属于自己的年号。
全世界不敢说只有我们会这么要求官吏,但大部分国家的行政系统,都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同时也意味着,洪武时代的结束。
以前官吏想有所作为,大多都要问当地富户募捐。
“二十年能完成这个设想,就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虽然经历种种波折之后有所改善,但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至于劳民伤财……分五年完成,并不影响百姓休养生息。”
先把工作计划落实了再说。
李善长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心中那叫一个气啊。
这個年代的行政系统,就只有两个职能,安民和收税。
所以,大明开国集团,在大局观等方面,是远不如秦汉隋唐的。
但这些成绩是官吏个人能力的体现,不是行政系统对他们的要求。
陈景恪和徐达还好,他们性格本来就比较内敛,尽管有时候很上头,还是能克制住的。
骤然从权力中心退出,还要克制不抢儿子的风头,内心其实是非常难受的。
毕竟这种东西别处是真的学不来。
然后一个词情不自禁的浮现在脑海里,特区。
大局观、对事物的认知、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等等。
那成啥了。
大明的开国勋贵,大多都是普通人出身。
想找他们募款,恐怕不容易。
朱元璋和马太后自然就是主角,所有的人都在围绕他们转。
这一下就不一样了,从提倡变成了强制执行。
朱标的年号就是之前商量好的建章。
陈景恪教他们统筹协调全国资源,徐达和李善长教他们如何去实现。
前世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不遗余力的修桥铺路、建设水利设施,搞各种基建。
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不能废弃。
除此之外,还要勘探矿产。
更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众人一边处理政务,一边还要学习,每天有多忙可想而知。
比如平原地区,修桥铺路、鼓励农耕、建设水利设施。
但用来开展大项目,是绝无可能的。
这些东西不是学校能教的,全靠家族长辈言传身教。
事实上,朱标也派出自己的心腹,跟在两人身边学习。
优秀的外交官基本都是世袭,原因就在这里。
又不是负重冠军,自然没人想给自己加担子。
可是大明一直以来不遗余力的打击地方大户,导致富户数量锐减。
“这些都是基础设施,一旦完成最终受益的是当地百姓。”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巧合,观察几次之后就确定真是如此。
当宾主尽欢。
多了,你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朝廷不管。
现在一下子变成赤字六百万,这绝对不行。
而且是全国上下一体进行。
而这一次不同,朱标下令吏部重新修改官吏考功标准。
架构也完全是为这两个任务而设。
等陈景恪不在了,就变本加厉的喷。
裴有为想了想说道:“可不可行臣不敢断言,但只要能解决赤字,臣以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