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了。
发现衙门的工作漏洞,或者有更好的建议,可以在哪里提等等。
这就确保了,将来就算某个皇帝不务正业,国家也能照常运转。
在岛上从事商业活动的,大都面带笑容,客客气气的。
关键是,他们长期处于王朝统治之外,对朝廷缺少足够的敬畏之心。
之前得知淡马锡的事情,他对许柴佬很是鄙视的。
大屠杀的事情传开,正常来说会严重影响到商船的停靠,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人气。
然而大明的政策就是,想要通过麻六甲海峡,就必须去淡马锡拿通关文书。
尤其是交接工作的时候,许柴佬更是毫无芥蒂,也没有任何保留。
等傅安到达淡马锡的时候,南洋大族已经消失了三成。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分寸。
很痛快的将所有事情都移交给了他。
朱雄英:“……”
看着儿子憋屈的样子,朱标犹如猪八戒吃人参果,浑身舒坦。
“至于威严,谁不听话就把谁砍了,敬畏之心不就有了吗。”
偌大的海港,数千条船,竟然没有丝毫的混乱。
朱雄英拿着红笔,一边在奏疏上写字,一边咬牙切齿的看着对面悠哉悠哉喝茶的亲爹。
作为二代君主,从小就接受系统的培养,再加上后来受到陈景恪的影响。
很多部门只会听命办事,没有自己的主见。
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也是提醒皇帝不要忘记自己。
详细的汇报了那边的具体情况。
让朱标无言以对。
朝廷的许多政策,他们不但不支持,有时候甚至故意拖后腿。
同样的,这也是皇帝拉拢官吏的手段。
中枢各部门的人员配置齐全,有了自己的主见。
朱雄英:“……”
事实上,朱标之所以如此做,并不是为了欺负儿子什么的,而是源于心中的危机感。
投诉?呵,懂的都懂。
为路过的商船提供各种服务。
对于新秩序,也有了期待。
想起之前岛屿上的情况,他们反而觉得很解气,杀的好啊。
只要大权在握,别的都好说。
目送父亲离开,他继续低头批改。
“左顾右盼的像什么样子?批改奏疏要用心,大明三京一十五省可都在你笔上呢。”
这些请安的奏疏,相当于是越过内阁,直接让皇帝和大臣进行私人交流。
他的想法和父亲朱元璋是不同的,当然,两父子面对的局势也不同。
非但没有丝毫混乱,反而更加的井然有序。
他打了个哈欠,将玉玺丢给朱雄英,说道:“我去睡会儿。”
对待这些奏疏必须要认真,甚至比处理政务的奏疏还要认真。
当然,朱标是个勤政的皇帝,自然不会偷懒,将批红权交给别人……吧?
不会个鬼啊。
有些奏疏确实在汇报问题,有些奏疏是日常汇报工作,还有些奏疏是地方大员日常请安。
迅即就恢复正常,端起药一饮而尽。
朱元璋面对的是乱世,他要做的是尽快恢复秩序。
现在,奏疏由内阁初步处理并给出意见,然后递交给他做最后的处理。
等到了岛上才发现,情况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干巴巴的几句话问完,就没了。
坑蒙拐骗之类的事情,彻底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