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一些人,却选择了默然不语。
比如李善长,作为创业老战友,他根本就不信朱元璋的鬼话。
什么大明不需要那么多的军队。
这话要是朱标说……就算朱雄英说,都没有可信度。
削兵?谁信谁就是傻子。
上位肯定在打什么主意,很可能是意识到军户制的缺陷了,想要改正。
但又不好意思说,才用了这么个借口。
等着吧,后边肯定还会有动作的。
算了,我还是别参与了。
等徐达、傅有德、蓝玉这些人回来,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到时候再决定要不要插一手。
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几个,一切等军方大将回来再说。
到那时候,不论朱元璋有啥计划,也都要拿出来了。
事实上,认识到军户制度缺陷的人很多,也有人指出过。
只是朱元璋的性格自然选择无视,后来也就没什么人说了。
就见朱允炆都知道军户制不可长久。
他当皇帝没几天,就下旨逐步放还军户为民籍。
这其实是个善政。
然而,这货一贯不靠谱的地方来了。
他没有想办法安置这些军户。
只是告诉他们,你们现在是民籍了,想干啥就干啥去吧。
这操作,朱老四恨不得跪地感谢。
等朱棣打过来的时候,这些失业的军户会做啥,就不用多说了。
言归正传。
不管怎么说,抽调二十万军户修新都的事情,就此敲定。
关于黄河改道,这事儿就真不能动用军户了。
从修河开始的造反事件有多少,就不用多说了。
“石人一只眼”可才过去没多久呢。
打死朱元璋,都不敢用军户去修河。
不过问题也不大,就近征用徭役就可以了。
河南山东两地的百姓,都希望黄河回归故道,让他们去修黄河,也不容易激起民怨。
而且修黄河这事儿,朱元璋交给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人。
李祺。
李善长的长子,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的驸马。
此人也深受器重,经常代替老朱巡视地方。
每逢灾害,老朱都会派他前去赈济,都完成的很漂亮。
这次让他负责黄河改道之事,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也是准备重用的他的表现。
嗯,他负责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白英负责的是技术方面。
李善长自然很激动,连忙出列谢恩。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两件事情就都确定了下来。
小会议结束,朱元璋就得到消息,陈景恪回宫了,正在坤宁宫陪皇后说话。
他本来想过去交代一些事情。
但想了想还是没有去,他相信马皇后会将一切都说清楚的。
且说在出宫的路上,群臣也一直在讨论迁都和军改民的事情。
最终也没得出什么有用的结果。
倒不是他们笨,什么都看不出来。
而是大家都长了八百个心眼,谁都不肯说实话,只想着从别人嘴里套话。
最后套来套去,全都是废话。
李善长根本就没有停留,径直出宫回到家中,让人把李祺叫了过来。
李祺知道自家老爷子去参加小会议了,刚回来就这么着急见自己,肯定有大事。
也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时间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