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章 抠抠搜搜的像什么样子(2 / 4)

知道,即便是按照马皇后的意见涨俸禄。

大明朝的俸禄依然是历朝历代最低的。

宋朝以前,只有京官有俸禄,地方官的俸禄来自于职田。

也就是在辖区划分一块土地,这块地的产出,就是衙门一年的开销和官吏的俸禄。

至于怎么分,那就是地方衙门自己的事情了。

但总体来说,是非常可观的。

靠着职田,官吏都能养活全家,还能生活的很滋润。

等到宋朝,才开始发放俸禄。

在优待士大夫的总方针之下,宋朝的俸禄高的离谱。

一品官,一个月的俸禄折合成铜钱是五十万文。

大明的一品官,年俸九百石,按照当时的粮价,折合铜钱是四十五万文。

一年还不如人家一个月多,差距有多大可想而知。

再说满清,一品官一年的俸禄是银四百五十两,米九十石。

看起来和大明的差不多,然而他们还有养廉银子。

一品官一年的养廉银子是一万五千两。

再以粮食为基准,计算各个朝代铜钱的购买力,看看具体情况如何。

说起来,在控制粮价方面,大明是所有朝代里做的最好的。

粮价最低,最稳定。

洪武年间是五百文一石,到嘉靖年间还保持在四百八十文。

最便宜的时候两百多文一石,最贵也就五百文。

而用工的价格,也比较稳定。

从洪武年间,一直到嘉靖时期,长工的价格都在九百文左右。

一直在明末乱世,经济彻底乱套,才走向失控。

与之相对应的,唐宋粮价变化就大了。

初唐和北宋,粮价差不多两百到五百文一石左右。

中晚唐和南宋,粮价飙升到了一两千文一石。

而满清的粮价是最离谱的,从建国到亡国,就没有低于两千文的时候。

所以满清百姓为啥总吃番薯,是因为粮食不好吃吗?

但即便是考虑到物价波动,和铜钱的购买力差异,大明官员俸禄也是历朝历代最低的。

靠官俸养活不了自己一家,真不是说笑的。

现在经过马皇后这么一加,总算是赶上来了。

至少保证了,想做清官的人,可以不错的活下去。

而不用和前世的海瑞那样,不但没办法养活家里,还要靠母亲妻子织布补贴自己。

涨俸的事情就此定下了,具体涨多少,还需要根据国库情况才能确定。

但马皇后一锤定音,八九品涨五倍。

这是基准,不能比这个数据更低了。

之后就是乡衙门的事情理了,马皇后的态度自然也是支持。

“元末乱世,将地方士绅宗族势力彻底打乱,现在他们还未恢复元气。”

“是朝廷设置乡官最合适的时候。”

“若等到他们实力恢复,乡村就真的水泼不进了。”

“所以此事耽误不得,需尽快施行。”

朱元璋也深以为然的道:“咱也是这般想的。”

马皇后接着说道:“军改可以和乡衙门改制同时进行。”

“从军中退下来的悍卒里选拔识字的,直接授予相应的官职。”

“就算没办法当主官,去做吏头儿也行啊。”

“像缉盗一类的职务,再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了。”

“而且他们和地方士绅宗族,也没有联系。”

“就算他们想勾结在一起,也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