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惊讶的问道:“陛下和殿下就如此放心?”
吕宋贫瘠蛮荒咋了,那也是实打实的诸侯王。
然后分析了云南当前的局势。
朱桢很是疑惑,啥情况?是你们没考虑清楚,还是让我自己看着来?
等他去参拜了自己的母亲,才从胡充妃那里得到答案。
甚至不少人表示,要把家中的子弟送到楚王麾下做事,希望您不要拒绝云云。
再也不在大明受这个鸟气了。
之后他没有去探望自己的母亲,而是先去拜见了太子朱标。
胡充妃压低声音说道:“你以为呢,最近几年大明的变革,全是出自他之手。”
“最近两年陛下和殿下几乎事事询问他的意见……现在他就是大明的无名宰相。”
“你最好和他保持良好关系,以后做事会方便许多。”
朱桢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仔细想想又觉得理所应当。
作为大明亲王,他了解的消息比外臣更多。
陈景恪都做了什么,他是很清楚的。
换成自己手下有个这样的人,自己肯定也会重用。
至于年龄……在能力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但又一个问题来了,该如何去见陈景恪。
私下拜访?别开玩笑了。
从地位上来说,陈景恪只是一个太孙伴读,他是正儿八经的诸侯王。
从亲戚关系上来说,陈景恪也是他妹夫。
不论从哪里看,他去拜访陈景恪都不合适。
让陈景恪来见自己?
算了,还是别给自己找刺激了。
这时,还是胡充妃替儿子解决了难题。
“你找个他和太孙在一起的时间去拜访太孙,不就可以了吗。”
这样的机会实在太好找了,陈景恪和朱雄英俩人和连体婴儿一样,只要上班基本都在一起。
所以第二天上午,朱桢就见到了陈景恪。
朱雄英对这位六叔还是挺尊重的,见面也是一番称赞,并表示楚国的建设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朱桢趁机就说出了自己的问题,要如何配合朝廷。
都没用陈景恪回答,朱雄英自己就给出了答案: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六叔要肩负起这个责任,将大明的标准推广到整个南洋。”
朱桢颔首表示明白,这玩意儿的用意太简单了,他自然知道。
“还有别的吗?”
朱雄英说道:“有,配合淡马锡的工作,同时监督淡马锡的一举一动,定期向朝廷汇报。”
陈景恪强调道:“一举一动,事无巨细,全部都要汇报。”
监视淡马锡,是朱元璋的意思,也是陈景恪自己的想法。
新宗藩体系和帝国计划,对大明对这个时代,都是前所未有之事。
谁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实施。
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更是无法预料。
陈景恪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为了防止淡马锡出乱子,就必须要对它施加监管。
锦衣卫、监察使,是明面上的监察机构。
但这远远不够,这两个群体很可能会和淡马锡势力勾结,从而欺上瞒下。
而且在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淡马锡的势力真出问题了。
就凭锦衣卫和监察使那几个人,也很难有太大作为。
朱桢不一样,楚国就在南洋本地,靠近淡马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