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屈服,我就让舆论来杀死你。
他们就是搞这种事业的。
所以一听说这个事,当即提出反对。
他们的理由是,买卖人一旦多了,会四处流动,一来是加重了百姓对于金钱的欲望,二来是减少了劳动力。
一旦百姓们看到做买卖能够获得利益,就会有人不种地,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做买卖的行列当中。
这么一来的话就动摇了国之根本。
毕竟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就对于农业为本这件事,下了大力气去整顿的。
可没想到现在去亲自打破这种条例。
这让礼部的官员很不开心。
可是朱元璋和朱标这一次却下定了决心要放开对商业的限制。
如今在条令上对买卖人不利的条例进行放松是
当然能这么顺利,还是买卖人有个台阶给朝廷下。
这一次买卖人捐出的这些钱,解决了赈灾事宜,堵住了不少人的嘴。
礼部那些官员虽然坚持,但更多的官员却同意了。
于是这条法令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
布告之后,买卖人知道后喜极而泣。
这两条法令解除,他们在外面做买卖就不需担惊受怕。
因为大部分时候,即便自己已经取得了家乡官府的路条,出去了外面后,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刁难。
即便是自己受了委屈,即便是在路上被打被抢,到官府去告状。
人家官府大老爷往往直接堵得伱哑口无言。
他们会说,像尔等这样的游民,对朝廷无任何益处,却处处散播流言,使朝廷不安定。
对你们打骂则是对你们的约束,对你们的教训,尔等应当记住教训,严加约束自己的行为,回到家乡兢兢业业务农,切勿再生事。
然后就被一笑了之。
因为当官的本来就对买卖人看不起,他们心里面想到的就是,你们做买卖的人既然有钱了,那么就得在尊严上有所牺牲。
买卖人要是碰到了这种事情也都觉得是正常的,但是现在他们不需要有这方面的担忧了。
如果说别的皇帝下达的指令大家还要怀疑一下,能不能让所有的官员都遵守会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那遇上朱元璋这个皇帝就不需要担心了。
因为别的皇帝在面对那些贪官污吏的时候,还要考虑整个文官阶层的利益,考虑到不能赶尽杀绝。
但是在老朱这里没有这样的投鼠忌器,他要真杀官员的话几乎能做到连根拔起。
管你是什么关系你要真犯法了的话,他能让你知道刀是锋利的。
能杀鸡就能杀你!
所以这些法令在全天下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考成法的压力不是盖的。
一级压一级的压力传导让每一级的官员都有压力,官员们想要完成任务就不能不竭尽全力,就算不为了头上的乌纱帽,不为了马上要加的薪水,也得为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吧。
很多官员很明白自己家里面田地已经藏不住了,如果不把所有人的土地都给丈量好,可能就得让自己多交一点税。
这关乎到自己等人的钱袋子问题才是迫使他们不遗漏任何一亩土地的真正动力。
当然这些法令正在全天下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藩王们还是提出了不少的意见的。
他们被无缘无故地拿掉了如此多的薪水,非常的不开心。
尤其是秦王殿下。
这可是老朱家里面出了名的情绪不稳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