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说到你痛处的时候,你却不同意,那可不是我说的有错,而是你这个人不够心胸宽广。
这样下次我再说什么的时候,你即便地位高高在上,你也会带着一种我之前错怪了你,现在我要好好听你的话的心态。
而那时候,对方往往更容易把你的话听进去。
估计很多人会说,干嘛要绕这么多圈子,直说不行吗?
瞎子才走直道,活生生的人世间,大家都是要脸的,不可以直通通去讲。
特别是朱元璋这种皇帝,他的自尊心是飘在天上的。
你直接跟他讲,到时候他怎么办?
不答应的话,显得自己没有度量;
答应的话,自己的儿孙们怎么办?
所以一说到这里,他干脆不回答,直接生气地走人。
而现在陈寒通过这种绕圈子的方式,让凌汉去当这个鲁肃,就是要告诉朱元璋这个孙权,你得来问我这个诸葛亮,我有办法解决这个麻烦事。
这样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如果朱元璋在这种时候有所醒悟了,然后把自己再次召见的话,陈寒会给出一个更合理的安排那些宗室的办法。
如果不召见的话,其实他觉得自己就算是下了山,也不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到时候扯皮的事情会相当多。
所以陈寒不是因为突然之间性格的转变,也不是突然之间就鲁莽。
他之前那么的谨慎,到现在不可能将之前的谨慎全部都给丢掉。
他今天这么鲁莽,反倒是为了保障今后做事能顺顺利利,没有那么多的阻碍。
他必须得在这个时候,把话都说得清清楚楚,让朱元璋明白,自己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将来更好改革。
如果朱元璋在没有外人的面,对自己的意见都那么难以接受的话。
下了山之后掺和在这里面的人,就不仅仅是了解实情的这些人。
还要面对无数不明就理的人,无数利既得者们。
到时候朱元璋将会更加举棋难落。
到时候自己的下场就会非常凄惨。
反倒是现在将所有的难听的话、刺耳的话、羞辱的话,都一一接受了。
你既然能够接受最坏的结果,那将来我到了山下做的事,但凡比现在这个结果好一点,那都是最好的结果。
果然当朱元璋正在生气的时候,凌汉找到了他。
“陛下,我刚才问过了陈寒其实这小子有一肚子的主意,只是来不及说就被你给打断了。”
凌汉这么一说,朱元璋果然是愣了一下。
“什么意思?”朱元璋问。
凌汉回道:“他刚才虽然把不少的问题都点出来了,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如何帮助朝廷,解决宗室的问题的方法没来得及说。”
朱标看向了自己的父亲:“爹,我们是不是有点着急了。儿子刚才好像也听出来,他有话要说。”
朱元璋哼了一声:“他真有办法?”
凌汉解释起来:“陛下,您忘了这小子一向精明得很,他之前在隐瞒身份这件事情上都能做得如此的慎重,微臣想来,他不应该在刚刚相认的时候就把话说得这么的难。
这不像是他做事的风格,是不是我等现在太过着急了?”
凌汉这么一说让朱元璋觉得有点道理。
他之所以着急就是因为陈寒说到了他的痛处。
宗室问题一直都是自己的软肋。
之前很多大臣都提出来过,说自己现在对儿孙们太好了,不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