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历史就真的被自己改变了。
太子殿下能够登基的话,那后边很多麻烦事都不会发生。
不会有靖难之役,大明王朝走向更加繁荣的迹象不会被腰斩。
即便出现了永乐大帝的盛世,可是消耗了如此能量之后,大明王朝本身的国运就被折了一角。
而在这场战争当中失去的,可不仅仅是无数的士兵,更有很多的将领。
虽然涌现出了很多的英才,但在内战消耗的却是大量的尸骨和资源。
甚至如果太子朱标能够登基,他本身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再启用像燕王朱棣这种雄才大略的人物替大明王朝做征北大将军,完成他该有的属性,那岂不是完美?
在这天,陈寒他们最后一次在倭奴召开了执行委员会。
这一次的执行委员会开的实在是有点气氛沉重。
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寒要离开。
在这大半年的相处之下,陈寒对于所有主管的信任以及对主管们的工作进行分解,做的这些努力,让这些主管们一个个得心应手。
他们害怕陈寒走了之后,他们会来一位新的领导,然后不信任他们。
所以这场会议陈寒是满面春风,但下面这些主管们一个个是低沉着头。
陈寒笑道:“诸位怎么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们难道是希望我永远留在这个地方来指挥着你们吗?
大明城只不过是小小的倭奴分会的一隅,你们希望我如此大才浪费在这里吗?”
陈寒这么一说,下面所有人抬起了头,气氛也一下打了开来,大家也都知道陈寒是在半开玩笑把气氛给搞活跃。
其实陈寒也舍不得。
这是他
也是
而且出乎意料地顺利。
这当中除了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理论知识支撑之外,最重要的是,利用了工匠们好不容易得到了能够当官的机会,刺激起了他们的荣誉感,所以他们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达到了极致,他们自我的开发,已经盖过了陈寒的被动指挥。
是他们主动、并且自觉地在执行着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甚至督促着他们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去改进。
这些东西都不是陈寒能够给予的。
只是陈寒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而已。
以至于完全不需要陈寒去如何指挥,他们自我对自己的要求,就让他们对每件事情做到了极致,这才是真正的最高效的管理手段。
管理绝不是自己握着一堆的权利,然后事无巨细地自己去处理,这只是最低效率的管理手段。
陈寒给予的是将权力下放,让所有人在权力以及责任的自我激化之下,主动去做事,主动去分解自己的工作,主动地安排事务,主动地调配人力物力,主动地进行配合。
而每一个部门之间,不再因为利益进行竞争,而互相扯皮。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自我觉悟都非常之高,甚至可以说不仅仅是因为有金钱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感。
荣誉感是最能刺激起所有人的胜负欲望的。
在这种良性竞争之下,谁也不想被他人给超越。
所以他们才能够如此有效率地去完成陈寒的要求
陈寒看着所有的主管说了一句话:“我在这里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选出了你们这些主管。
没有你们,我有再好的计划都无法执行下去。
而现在经过半年的实践和磨合,你们已经稳定。
你们已经不需要我在这里时时刻刻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