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对答得好的话还能一跃成为身穿官服的官员,达成多少十年寒窗苦读学子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而这一路朱元璋也并不是没有收获。
他在一路之上看到了太多的改革之后的变化。
尤其是一路从官道下来看到沿途的驿站。
真如自己的义子沐英所讲述那样,已经从之前需要朝廷拨钱才能够维持下去的机构,变成了如今诸如客栈一样的功能。
使买卖人和沿途的行脚之人都有了一个寄宿之地,更是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
这一点让朱元璋颇为的兴奋,同时他更加不会知道。
因为他的这个决定,让他的后辈儿孙免除了许多的灾祸。
而在接官亭的不仅仅是朱元璋,还有江都郡主以及陈寒的学生们,也就是朱高炽他们。
当然江都郡主其实是比任何人都想着要见一见自己的夫君。
毕竟已经大半年,虽然自己的夫君曾经许诺过自己,半年一年的必然会回来。
但新婚燕尔两个人,还没有尝试如胶似漆就已分开。
这对新婚夫妻来讲,简直是一种折磨。
尤其是对于江都郡主来讲,有些个不能以与他人言的私密,更是让她期盼着自己的夫君赶紧回来。
不过眼见着自己的皇爷爷在冷风天当中已经吹了两天,可是依旧神采奕奕,江都郡主都有些不忍,“皇爷爷,如今春风依旧料峭,您老人家还是得保重身体。
即便是陈寒回来,他也不希望您因此受凉。”
朱元璋微微一笑,“无妨!”
不过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当中,依旧是看着接官亭外面。
港口虽然繁荣,但是却依旧没有挡得住朱元璋望向宁波港外,“这猴崽子说了会在近日到,咱就等他。
他哪天回来,咱就哪天离开!”
说着他看向了边上的夏元吉:“夏爱卿,你应该知道咱现在这么做的理由。”
夏元吉站前来说道:“陛下,之前微臣不理解您的苦心,现在看到您的做法,微臣心里边实在是有点愧疚。”
“那你倒是说说。”朱元璋还是挺想从聪明人的嘴里边了解到这些人能否理解自己的心思。
夏元吉于是在边上微微弯腰说道,“当初孟礼兄被刺杀,按照陛下您的性格来讲,必然要掀起一番腥风血雨,可是您并没有。
其实您不是不生气,而是很明白,在改革还没有见成效之时,贸然替我等撑腰,会给我等带来致命的下场。
如果改革一旦失败,那便是我等绝无退路之时,届时您将不得不斩杀我等来平息民怨。
即便是改革成功了,可是在那些反对者的眼里边,我们这些人的成果也将会大打折扣。
他们会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我们的能耐。
也并不是我们的策略好,而是因为有陛下在后边替我们撑腰。
替我们将所有的阻挠者都给赶尽杀绝,从而促成了改革成功。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对于改革以及我们这些改革的官员来讲,都是不公正的。
所以陛下您并没有这么做。
您的选择是对的,我等虽然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边又受尽了各种折腾,以及不理解,甚至攻击。
尤其是知年离开大明,前往了倭奴发展那边的殖民区,更是被他们称作为,是去避祸,是怯懦的表现,助长了那些人攻击改革的嚣张气焰。
其实只有少数人知道,知年之所以要去倭奴发展殖民区,正是为了完成改革最重要的一环。
而现在他已经完成了,今后有了源源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