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像明朝人这般盲目地崇拜。
我们崇拜的是孔老先生所遗留下来的论语当中的大智慧。
而不是已经在后世被统治者以及读书自己所神化的儒教。
孔老先生所创造的儒家,是大学问、大思想、大哲学,而不是读书人精神上的儒教。
儒教是洗脑人的思想、禁锢人的思维、停滞人的创造。
可儒家的大智慧,却根本与儒教的教义不同。
不知村长你是否认同这一点。”
涉及了思想哲学方面的东西,陈寒其实也只是略知皮毛。
但这一点略知皮毛却也让凌汉深有同感。
他是读书人出身,甚至是读书人里边的顶尖的那一波,所以明白得更透、知道得更深、理解得更精。
听完陈寒的话之后,他不住地点头夸赞:“后辈儿孙们果然懂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确如此。
孔圣先师所创造的是儒家的,是精髓的思想。
他老人家包容万象、有教无类的思维,这才是我辈读书人本应该要去继承,要去发扬,要去光大的。
可是如今的儒教已如你所说,不是当初那包罗万象的儒家。
反倒是故步自封,画地为牢,在自我圈子里边走不出去的儒教。
他们不允许有别家思想出现,来抢夺他们的位置。
一旦出现了,他们必定狂追猛打,势必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
这是封锁人的思维,停滞人的想象的妖邪。”
陈寒听完了凌汉的话之后大为吃惊:“村长,你可是礼部尚书,用的礼仪规章大部分都是孔圣先师所推崇的周礼。
甚至这当中有不少是孔老先生想让世人所理解的教化。
怎么你还对儒教有这么深的怨念?”
凌汉坐在了台阶上,脸上的表情非常沉重,眼神更是无比的深邃:“正是由于站在了这样的高度,才能更看的清楚,才更加悲哀。
你可知,我儒家真正的思想是什么?”
陈寒摇头,“我对此其实了解并不深。
因为我们后世所要学的东西太杂,没有多少人真正静下心思去沉淀、去理解儒家高深的哲学。
甚至我们只能了解一些皮毛。”
凌汉摆摆手:“也无需将这些东西说得如此的高深莫测,其实很简单,孔圣先师就是推崇周礼,就是想有教无类。
他这一辈子就想让天下人遵守礼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希望君王有君王的德行操守能力,统御四方、臣子尽忠报国、父亲有德行,懂得维系家庭,教育子女、儿子有个做儿子的样子,和睦兄弟姊妹,友爱亲朋,孝敬长辈。
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自身身份的礼数,天下便能和睦,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这听上去简单,但若是结合孔圣先师当初的遭遇来看,你就明白当初老人家有多么的无奈。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那是何等凄惨?
所以即便是如此简单的愿望,在孔圣先师那个年代也难以实现。
也正因为此,孔圣先师怀着超越常人的宽广胸怀,游离于各国之间宣扬教化,宣扬周礼。
便是想让那战乱减少,想让那争霸的诸侯王们体恤百姓。
只是这仅仅是他老人家美好愿望,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
可自秦开始的大一统王朝建立以来,本应有此条件,但各家学说纷至沓来。
法家的确是治世之良策,可是过于严苛,本应与我们儒家的温煦相结合。
只是这也是个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