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道:“我之所以提前进京,便是要看看着陈寒到底有何成色。
没曾想,却是个难缠的对手,看起来这是我儒家遇上了一个对头。”
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大名鼎鼎的衍圣公孔讷。
正如太子朱标所言孔讷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进京,可不是完全为了主持直隶这一科的乡试来的。
而是为了进京探查陈寒的底细。
正因为他也觉得陈寒是个难缠的对手,所以才要这么早就进京。
而今他深入市井,来到商贾云集、百姓聚集的三山门街口,便是要看一看京城的风土人情。
他已经进京三天有余。
在这三天里,他去了夫子庙,去了长安街,又来到了三山门街口。
这三个地方他都有这样的观感。
首先在长安街,他发现那里达观贵人居多,可是这是一个达官贵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收敛了许多。
到了夫子庙之后更是发觉,此地读书人总是有些憋闷,愤愤不平。
而来到这三山门街口之后,他找到了缘由。
那是因为随着陈寒一年多以来的改革,让泥腿子们都已经知晓,原来以后即便是要当官,也不需要去读什么书,可以到陈寒开办的工程学院去。
即便是做工匠,即便是做生意,只要有能耐一样能够获得重用。
在那里只要结业便能够当官。
所以谁还真正将科举这一条路看得那么重?
孔讷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已经感知得到陈寒势必成为他们儒家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孔讷一边喝茶一边听完了两名中年书生的话,冷笑一声,“看起来这个孽障真是到了非除不可的程度。”
那两名中年书生也说道,“要不然怎么能让您亲自来这一趟呢?”
两个书生对孔讷来到京城这件事都颇为的兴奋。
孔讷笑了笑,“此次来到京城,一来是给太子殿下祝寿,二来势必要将这个陈寒踩在脚底下,绝不能让这样的孽障坏了我儒家千年根基。
来了这几天,也看到了些想看的东西,可以宣布咱们进京了。
也发个帖子给他陈寒,让他到夫子庙来论理。
我倒要看一看这陈寒到底有多少能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