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就是。
即便是每年上供多少,我们认栽,可就是不要参与进来。
你们参与进来,我们没有说话权不说,到时候赚了利润怎么分?
分你们多了,我们心里不服气;
分你们少了,你们报复,我们怎么受得了?
所以有一个晋商就站起来说话了:“王爷,不是小人嘴快,实在因为咱们这西北不像江南物产丰富,
没有多少做大买卖的机会,我们这些商号都是全国全天下跑,也没在西北立足,
您叫我们过来,又是如此多商号,就算是有买卖,恐怕也是狼多肉少!”
这个商人还真是心直口快,他倒不是不怕死,而是想要试探试探。
果然晋王脸色变了变。
而其他的买卖人看到晋王脸色变了,心里面就有个底,
估计都是在想:看到了吧,他们根本就不是想要做什么生意,
而是想要以这个由头来敲诈钱财而已,
幸好自己来的时候已经让家丁准备了不少上供的金银珠宝,
他们就想这么去打发晋王。
然而出乎他们预料的是,晋王开始脸色是剧变,但很快就正常,反倒是笑道:“咱们这西北贫瘠,的确是天下闻名,
可要说没有商机,本王不认可。
毕竟做买卖的对象,就只是和大明的商人吗?”
这话一出,在座的晋商瞪大了眼睛。
因为他们这些人心虚啊。
说实话这些买卖人能够把买卖做得这么大,
难道真的只是做内地的生意?
在山西境内又或者说是山西之外的北边,可是有着许多的商机。
他们从草原之上进廉价的羊肉到内地贩卖,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在草原之上搞来大量的羊毛,也能卖一个好价钱。
他们赚的可不仅仅只是大明的生意,赚的还是蒙古人的钱。
这些人互相打眼色,意思是说:难道我们通敌卖国的事,已经被朝廷察觉吗?
可是没有见有什么人来查他们?
晋王在山西这么久,难道会不知道这些人会与北边的蒙古人做买卖吗?
还真不是很清楚。
一来因为他除了训练军队之外,不能出外走动;
二来,这些晋商也是狡猾的很,有自己的渠道,不易被他人察觉。
但要说地方官不知道,那就不可能了。
但地方官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因为与他们这些蒙古人做买卖,能够减少蒙古人南下入侵的次数。
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官员只能是当作不知道。
而现在晋王他们之所以知道,晋商是在与鞑靼部落做买卖,还是陈寒在他们临走之前跟他们讲过。
晋王对于这一点也没有多少怨恨,因为如果真的能够和北边的蒙古鞑靼部落进行交易的话,反倒是一件好事。
不过对于现在的晋商来讲,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大明和北元势力还在交锋,鞑靼部落是北元的其中一支,而且还是离大明最近的一支。
鞑靼部落经常南下抢劫,一直都是宣府大同一带重点防护的对象。
而晋商居然去和他们做买卖,这不就是资敌吗?
这样的罪名要是坐实了,抄家灭族那是一定的。
所以这些晋商忽然就感觉,脑袋瓜子都开始冒凉气。
晋王站起来,“本王是知道你们常与北边的蒙古人进行买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