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送给其他部门的同事。
没有耽误太多时间,李亦和徐振还有刘老师商量了一下,开始了彩排。
起初,在听到徐振的要求后,其实李亦
但听到《兰亭序》,肯定会有很多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如此一来,又会有很多杠精扯到,在传统文化特辑里面唱这首歌是跑题的,《兰亭序》和《兰亭集序》没什么关联诸如此类。
于是李亦决定换成《青瓷》。
这首被大众奉为经典的中国风代表作也是有争议的,专业和常识都有些错误,不过贴合主题就是了。
《青瓷》这首歌,李亦很熟悉了,所以唱的没什么问题,就是时常不注意,挡住了舞美的位置
停停歇歇,彩排了好几遍,决定了最终效果,已经是晚上七点,徐振做东请吃饭。
只是简单的在附近吃了顿便饭,顺便商量一下明天录制的注意事项。
李亦想了想:“徐导,你这边跟老师教授们都说好了吧?”
“说什么?”徐振愣了愣。
李亦一惊,连忙将筷子放下:“我这首歌啊,天青色其实指的是汝窑,不是青瓷。”
可别搞,到时一唱完歌,老头老太太们袖子一撸,直接开喷。
那场景,李亦是真的不敢想。
“哦,我还以为是什么呢。”
徐振松了口气,笑了笑:“放心吧,我把你的创作背景都跟老师们说了。本来节目时长可能还差点,这下好了,同时介绍汝窑和青瓷,不用再担心时长的问题。”
没错,李亦不仅抄歌,还把方文山的创作背景也给抄了。
恰好他看过这篇报道,方文山一开始本来是想写汝窑的,但因为汝窑存世量珍稀,所知道的人不多,造型又是极简素雅,无法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
几经转折,选择了更广为人知的青瓷。
但这个时候,方文山已经落笔了
李亦自然没有将创作背景照抄,适当的做了一些修改,他是写完了这首歌之后,才发现有这些错误,但是再想修改,已经无从下手了
这时,徐振接了个电话,还不时地看两眼李亦。
挂了电话,徐振为难道:“这期鉴赏团的一位教授身体有恙,这位教授和楚凡老师是好友,他让楚凡老师帮忙顶班,这临急临了的,我们也找不到其他老师帮忙……”
看来前阵子的楚李之争闹得还挺大的,徐振也知道了。
李亦道:“楚凡老师啊,还挺期待和他见一面的。”
徐振松了口气:“来来来,继续吃饭。”
李亦确实挺期待和楚凡见面的,他和人家又没矛盾,而且都是不同年龄段的人,没那么大的火药味。
说不定人家楚凡,都不知道李亦这个人呢。
央视大楼。
楚凡提前到来,进了休息室便向工作人员问道:“李亦呢?来了没有?”
“呃,李亦老师还没到,到了我再通知您?”工作人员愣了一下,立马就想起了前阵子的楚李之争。
看来楚凡老师还是心有介怀的,不是很友善的样子。
“楚凡老师您先休息一会儿,待会儿会有化妆师过来帮您上一下底妆,我先去忙了。”
楚凡点了点头,而工作人员在离开休息室后,
徐振有点懵,楚凡都年近半百了,还这么争强好胜?
“不行,李亦还特意提前来想去和楚凡认识一下,不能让两人碰面。”
徐振意识到大事不妙,一边想着怎么解决两人的矛盾,一边向休息室的方向小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