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忙将准备许久的货物装船,以待随时出海。
在杭州时,明兰等人已为大老太太庆贺完寿辰,返回京城,并未跟着盛维前来福州。
明兰主要是担心,此来福州,会影响到卫渊,索性就不来了。
但仍是写了封信,让盛维带给卫渊。
信上的内容,苏杭二地官吏热情款待自己的事情。
为了不让卫渊过于担忧此事,明兰又特别写到,离开苏杭时,已为二地官员送上礼物,以还他们的款待。
卫渊看完书信,也并未多想什么。
不过,明兰返回京城这件事,倒是让他有些归心似箭了。
来到此界多年,也该成家了。
盛维亲自跟着商船前往海外诸国,待第三批海运结束之后,已经是八月下旬的事情了。
头三批海运安全无误,这就代表着,后续海运事宜,可以照常推行。
范纯仁的任务已经完成大半,已上书向官家表明返回京城的意愿。
东南之行,国策顺利推广,并无什么太大波澜,回到京城,至少可以入中枢了。
范纯仁走得那天,卫渊与福建路百官前去送别。
前者将后者拽到一处无人地界,语重心长道:
“关于那批军器我也有所听闻,那平忠盛用了整整一百万两银子的货物来换”
“到底有多少军器?卫兄不妨和我透个底?”
卫渊沉声道:“我大周立国之前,各方战乱,随着太祖皇帝立国,那些各方势力的兵刃,要么融了,要么埋于尘土。”
“还有少量的一批,被放到了官家的兵库当中,据我猜测,那些军器,少说也能装备一支数量超三十万的精锐之师。”
“如果让平忠盛得到,倭国将会易主。”
整個倭国的军队,加起来都没三十万,只怕十五万也难。
但不管怎么说,一旦那批军器被平忠盛得到,倭国境内,就再也没有能抗衡平忠家的势力。
别看那些军器都已经生锈蒙尘,但只要回炉重造或是好生保养,依旧能够杀人。
范纯仁倒吸一口气,道:“陛下的意思是?”
事情即将发生,卫渊此刻如实去说,倒也无妨,
“陛下的意思是,让那批军器永远沉入江海,再也见不到天日。”
范纯仁笑道:“还是官家智慧超群,倒是显得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多虑了。”
“既如此卫兄,京城再会。”
卫渊抱拳,“京城再会。”
当日深夜。
卫渊召集诸将议事,
“那批军器,正在被人搬到船上,不日就将出海。”
“本帅要求伱们的很简单,不惜一切代价,让那批军器沉入大海!”
杨怀仁问道:“是否要遣一名将领扮演倭寇?”
卫渊摇头道:“不用多此一举。”
在来东南之前,他的确有想过这个计划,让人假扮倭寇,然后将那批军器劫掠,运到某个不知名处。
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卫渊实在是不敢张扬,只能偷摸的运一小批军器,藏到赤尾屿或是钓鱼台甚至是某个不为人知的孤岛。
但全都抢来,不太现实。
至于无需假扮倭寇…卫渊没打算留活口,否则不利于后续的海运发展。
卫渊不能在即将离开东南时,还要给地方上埋下这么一颗大雷。
他是有了政绩,但也不能断了后来者的路。
那样做官,怕是难以长久。
“明日由陈大牛领兵护送军器出海,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