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国重任,此刻,就担在他那弱小的肩膀上。
回宫之后,燕达前来汇报刺客一事,
“行刺的那伙人,在汴京潜伏了数十年之久,平日里,装作与我大周百姓无异,如今突然动手,显然是预谋已久,经过调查,他们买通了一位看守御街的侍卫”
数十年之久?
赵曦深深地看了一眼燕达,语重心长道:“先是卫少傅,再是他的老师张辅这要是传出去,我大周子民该如何看待朝廷?”
“堂堂国公,在天子脚下被刺杀,你们皇城司就查出这些?数十年呐!”
赵曦越说越气,“继续查,无论涉及到谁,杀!”
闻言,王安石突然有些不好的预感。
虽然国朝需要一位强势的帝王,但动辄喊打喊杀,也略有不妥。
虽然那些人该杀,可一旦让赵曦养成习惯
毕竟,他现在还小,将来若成为一名嗜杀的帝王,只怕也多有不妙。
“如今各地禁军都在调动,英国公遇刺重伤,难以挂帅,就如英国公所言,让秦烈担任帅位,迎战辽国。”
“至于西夏那边,就全权交由康国公与种谔做主。”
说到这里,赵曦忽然感到身子一轻,头脑发昏。
王安石瞧见他有些不对,连忙上前搀扶着,“殿下”
赵曦道:“这几日,太缺觉了,本宫睡一会儿,王师,你守在本宫身边,若有急事,立即叫醒我。”
王安石点了点头。
随后,赵曦就趴在桌子上陷入熟睡。
王安石瞧着他,最终叹气道:“说到底,还是个孩子。”
若国无储君,赵祯病重,这天下,不知乱了几次了。
在赵祯熟睡期间,王安石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要向卫渊写一封信,告知京城里的情况。
张辅被刺的消息还是被泄露出去了,毕竟像是这样的大事,想守,也守不住。
天刚亮,整座京城的人就都知道了他遇刺重伤之事,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都在热议此事,
“先是忠勇侯被革职,再是英国公主动请辞,师徒二人接连遇刺,异族南下这当中要无阴谋,说出去谁信啊?”
“是啊,放着高官厚禄不要,谁会主动请辞?兴许是这朝中出现了奸臣,要迫害忠勇侯与英国公!”
“没准就是那奸臣要联合异族南下,欲要谋朝篡位!”
“噤声!这话可不能乱说。”
“朝中定是出现了奸佞,否则,英国公刚决定要挂帅,就遇到了刺杀,事情怎会这般巧合?”
“”
随着一些风言风语的传出,原本就被战争阴影笼罩下的汴京城,此刻愈发显得不安。
值此大战危急时刻,让赵曦父子乃至文武百官最为担忧和头疼的事情,发生了。
那就是社稷不稳,民心动荡。
就连一些军中,都出现了流言蜚语,止也止不住。
而辅国公秦烈属于临危受命,不得已先率领三十万禁军前往雁门。
至于其余军队,至少要在两三个月左右的调动下才能逐渐汇聚于京城。
总得来说,就算是张辅陷入重伤,百官们也并不觉得,此战会败。
打不赢难道还守不住?
嘉佑七年,十月十九日。
赵祯得知张辅被刺的消息后,气血攻心,再次陷入昏厥。
赵曦担心朝廷动荡,特意将有关赵祯的消息封锁,同时,也将荡虏军调到皇城当中,以备不测。
关键时刻,他还是愿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