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认为自己是汉人了。”
“我在三州之地留下了六万人马,若有民变,即刻镇压,不可犹豫。”
“待伱们到任之后,定要兴办教育,将儒家文化散播于百姓,让他们知道我神州历朝历代的璀璨文化”
之后,卫渊便不再犹豫,以最快速度赶到京城。
途中,他不止一次,向徐长志等人感叹道:
“再过五十年,我们就算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只怕也征服不了民心了。”
徐长志点头道:“短短百年,那里的孩子,竟是不知唐诗宋词是什么了”
沈青道:“这也是辽国刻意为之,除了燕云十六州之外,其余各地的辽国百姓,都能读书,学习儒教,但唯独十六州土地的百姓不行。”
萧逾明道:“不仅如此,就连十六州的百姓要去上京或是离开十六州,都需要层层关防,极其严密。”
卫渊道:“辽国这么做,其实也是一种怕。”
怕?
陈大牛不解,“怕从何来?”
卫渊解释道:“他们惧怕我神州之文化,担心燕云百姓在了解我神州文化之后,会对辽国反抗。”
——
年关过后,赵曦改元‘开武’。
开武元年元月中旬。
卫渊、沈青等一众卫国功勋终于来到汴京。
皇帝赵曦亲率百官前来迎接。
卫渊见到皇帝身影那一刻,连忙翻身下马,来到皇帝身前,单膝下跪,
“末将,不辱使命!”
赵曦深深地看了一眼卫渊,又看向他身后那些齐齐跪倒在地的将领,肉肉的脸颊上,终于漏出一抹笑意。
他亲自将卫渊搀扶起来,道:“卫师,随朕来。”
卫渊心生好奇。
随后,赵曦牵着卫渊的手腕,一步步去往汴京城头上。
君臣一时无言,又仿佛什么都说了。
待将要来到城头之上时,赵曦突然停下前行的脚步,猛地转过身来,目光凝视卫渊,
“卫师,你与朕,不该有所隐瞒,你是朕的老师,是朕最信任的老师,是朕的亲人。”
卫渊受宠若惊,深深作揖道:“末将惶恐。”
赵曦双手负后,气鼓鼓的说道:“这普天之下的臣民,见到朕,都该惶恐,可唯独,你,卫渊,朕的冠军侯,朕的老师,不该有惶恐二字!”
卫渊咬了咬牙,抬头看向赵曦,君臣对视。
片刻后,卫渊问道:“陛下,想说什么?”
赵曦道:“朕的确有事要说,朕怕不说,就要与卫师你心生芥蒂了,朕不想,有那一天!”
卫渊抱拳道:“请陛下直言,臣,绝无隐瞒!”
“好!”赵曦语出惊人道:“朕问你,你不伐燕云十六州,可是担心,收复十六州之后,朕会行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之事?”
卫渊心头一惊。
赵曦逼问道:“朕,只问你,是,或不是!”
卫渊深呼吸一口气,摇头道:“不是。”
赵曦似乎也像是松了口气一般,语气有些缓和,道:“那为何,卫师不尽早解决中原之战?为何,不乘胜追击?”
卫渊缓缓解释道:“臣离开汴京行军之前,曾向陛下说过,臣一生志向,惟有收复燕云,然,我大周军队虽人数极多,却良莠不齐。”
“陛下,臣苦心经营相州之战,已绝对优势兵力对阵辽军,将其四面围困,歼灭敌军之时,仍是近乎以一比一的战损结束那场战役。”
“如若臣收复燕云失利,陛下可知,会折损我大周几成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