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天锡统治河仙镇期间,也是佛教在河仙镇最为繁盛的时期。
当然,这家伙同样也不排斥天主教在河仙镇的传播。
东南亚诸国的使节团,无一例外已经全部跪下,就这么原地对着发光的琉璃宝塔,参拜诵经了起来。
就连日本使节团中的僧人,对此也感到颇为震撼,回房间便开始书写日记:
“大明中国的皇帝陛下是个仁慈伟大、礼敬崇佛的君王,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便是贪官地主豪强也都不存在……”
“中国皇帝起兵灭亡了残暴凶狠的鞑虏,恢复了中原天子之国,不再为彼虏小丑窃据……”
“若是我日本帝国要力求强大,也当效仿中原天子之国,礼敬崇佛、仁慈善待百姓农民,并且惩戒那些为非作歹,不敬重天皇的藩主大名,幕府将军也当还政于天皇……”
好家伙,这位日本使节团中的名义正使,竟是一个隐藏的保皇派僧人。
这个日本僧使并未见过朱皇帝,但往往越没见过,那就越是好的,而且中国这时便是升斗小民的生活水平,也能胜过许多日本武士地主。
这不仅是因为日本幕府、官僚、大名、武士、商贾层层剥削,疯狂压榨日本农民百姓,也是在于中国长期在往日本买粮食和人口。
日本百姓吃不到粮食,爆发粮荒,那与地方大名、官僚有什么关系?
他们只知道中国给的价钱不错,而且对粮食来者不拒,这些人均负债累累的大名藩主,为了钱真的是可以不顾国家利益。
什么走私,不顾灾荒也要出口粮食,那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之前爆发的百姓一揆,便是因为许多大明饥荒卖粮,从而导致民愤爆发。
但很可惜,没有组织度的日本农民造反,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而且大明当时也不知道,等知道了,人家都镇压完了。
……
比龙抵达南京时,各国使者已经依次序觐见的差不多了。
英国使节艾德豪是来正式告知中国,可以前往接收孟加拉殖民区,而且定下时间两国合兵,优先把法国人从印度驱赶出去。
对了,英国东印度公司还准备联手中国,在殷洲共同对抗法国人和西班牙人的殖民贸易。
历史上,英国人忍了二十年,才选择拉上盟友普鲁士,与法国、奥地利、西班牙共同争夺殖民霸权,双方在欧洲、印度、美洲多地掀起连绵大战,就连沙俄也插了一脚。
战争总共打了七年,法国人深陷多线战争的泥潭,沙俄也选择临阵倒戈,背刺法国人,致使法国几乎完全损失印度、中美洲、加拿大殖民地。
普鲁士作为英国盟友,也险些崩溃,奥地利遭到重创,倒是沙俄临阵倒戈,捞到不少好处。
现在,有了中国这个强大盟友,英国打算充分利用两国盟友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两国联盟战线,攫取更大利益。
孟加拉殖民港口,可不能这么白割了。
朱皇帝连续好几天都在接见外藩使节,单单册封的外藩属国就超过一手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