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弊我们?这也算作战?朕倒是第一次听人将节节败退说的如此冠冕堂皇的。退到大江之南后,你们还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天险么?我大军渡河,一举攻入建康,岂非指日可待?这便是你们晋国的妙计?哈哈哈。”苻坚大笑起来。
众官员也是一阵大笑。姚苌等将领更是狂笑不止,尽情奚落。
李徽微笑而立,等待笑声和奚落声停歇之后,才慢悠悠的开口。
“诸位觉得在下所言甚为可笑是么?在下也觉得自己挺可笑的,毕竟我在认真的探讨此事,而天王陛下和诸位却觉得小使在说笑话。这就好比俏媚眼做给瞎子看,完全是白费功夫。”
苻坚呵呵笑道:“你能怪朕和殿上诸位笑话你么?你这一番分析,最终却无力抵抗我大秦铁骑攻入建康,这难道不好笑?朕还以为你大晋有什么应对良策呢。”
李徽沉声道:“那是在下还没说到重点罢了。”
苻坚笑道:“哦?那你继续说。哎呀,今日可真是欢乐啊。晋国来的小使给我大秦君臣送来了久违的欢乐,真是煞费苦心了。”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李徽并不在意苻坚的调侃,扬声道:“天王陛下,让我们来谈谈具体的细节吧。战争的成败在于细节。”
苻坚摆了摆手,殿上哄笑声停歇下来。
“陛下说你们秦国有百万大军,我并不想反驳。姑且相信贵国有百万大军便是。那么请问,这百万大军需要多少人负责调运物资保障后勤?我不知贵国保障的人力标准,在我大晋,兵马出征,需两到三倍人力保障粮草物资的供应。一名兵士需要两三名民夫肩挑背扛才能保证二十日的粮食物资的供给。就算有大量舟车运粮运物资,也需要大量的人手。百万大军,需百万民夫,另有数万车马或者数以干计的船只运送物资供应军队,这并不夸张吧?”李徽沉声道。
李徽说的是一个军事上极为现实的问题。大军作战,不可能自己携带粮食物资,即便携带了也只是三五天的口粮。更多的需要大量的后勤人手,舟车等进行运送物资粮草。所以古代有‘三夫一兵’之说。
军队之中也有分工,什么喂马的马夫,伙夫,铁匠,木匠等等,都是服务于军队作战。李徽考虑了舟车运输的因素,给予‘一夫一兵’的配比,那已经是最低的配制了。
若无后勤,大军根本无法作战。
苻坚皱眉捻须,沉声道:“我大秦征召百万民夫,数万舟车轻轻松松,根本不必担心。”
李徽点头道:“是,我相信。我大晋人口两干万,贵国人口想当,也当两干万论。百万兵,百万夫,那便是要调动贵国一成的人口。十取其一其实也不算是个太高的比例。但是,莫要忘了,北地混乱多年,青壮男子数量远不如我大晋。我想这一两成的数量,贵国青壮人力怕是已经见底了吧。”
苻坚心中惊讶,脸上却不动声色。大秦不久前刚刚做过人口统计。大秦如今人口为一干六百万口。其中青壮百姓不到四百万。其他多为老弱妇孺。这还是在攻灭燕国,得到了燕国近干万的人口的前提之下的。
动用一百万青壮民夫,再加上百万兵士,确实已经抽取了秦国大部分青壮。这确实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抽取这么多青壮去打仗和保障后勤,对于大秦是一件伤筋动骨之事。更何况,真正要动员的人力远不止这么多。
“这个数量,还是小使以最低的标准来计算的。事实上,你们的兵马攻到江淮之地,后勤补给的线路长达数百,甚至干里。长安的粮食运往江淮,路上便要走半个月甚至更久。这么长的补给路程,怕是需要更多的周车运粮。而我大晋的补给线路则只是隔着一条江而已。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李徽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