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写那么多,主要还是郭嘉没办法判断袁、韩、公孙三人到底都是打哪边的。所以写了三份,分别发给黄忠、太史慈、周仓三人,对面若是袁绍或是韩馥,直接发过去就完了。
是以,因着马蹄上有几许杂白,名其踏雪。
其三者在袁绍,其领渤海太守,然其袁氏四世三公,故旧遍天下,韩馥虽为上官,实无统领,更多有忌惮。今韩馥结盟公孙瓒,袁绍恐为其所并,亦惧我等南下,坏其根基,故而不得不一同来攻。
想了想,他更近前一步,小声道:“徐州我主,曾与我言,玄德公兄弟三人乃真英雄也,甚为看重。今袁绍、韩馥、公孙瓒者,皆罢兵而走。今于洛阳之诸侯,心不齐,力难同,吾料难过秋便罢兵。彼时必是诸侯雄起,互相征伐,天下大乱。
他说的理由,肯定是有的。但他没说的是,黄忠、太史慈,这两员大将就相当能打。还有更能打的王大将军,他三兄弟手下无兵,只靠自身武勇,去找王言的麻烦。黄忠、太史慈倒也罢了,要是惹出了坐镇的王大将军亲自率军来攻,那可是找死了,他们仨可还没活腻呢。
如今从事将军府,跟王大将军接触愈多,他便愈觉其乃绝世明主,实在太厉害了。今日气象,皆其一人为之。其胸襟广博,极能容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深谋远虑,心性超然,待人如沐春风。
他更加肯定的是,袁绍、韩馥、公孙瓒三方联军,一定无法打败王言,反而会被王言打的抱头鼠窜。
这一次的十万大军,肯定不是刘虞那般诈称,而是真有十万。正如郭嘉所说,三人各有心思,唯有公孙瓒是真玩命的。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喝,幽州事,跟袁绍、韩馥有什么关系?郭嘉谋之所在,便在于此。只要他不兴兵南下,万事好说。
刘备叹着气,如此回答。
他是有智慧在的,并不是只擅长谋略,以及奇思。天才的人,即便治政不擅长,但只要有经验,有积累,那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一个是做秘书,一个是做地方一把手,郭嘉做的都挺不错。
另遣兵将暂停耕种,幽州之军尽集结于边界三地,岁有良策,然恐生变故,必要做好对垒准备。”
人家为什么来攻?还不是你抢了幽州么。还弄死了公孙瓒全家,使公孙瓒带着两万大军无家可归,能不玩命么……
麋竺了然,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韩馥乃安乐鼠辈,并无雄心,我等不攻,其必安于相拒之态。所以兴兵来攻,缘起惧将军之威势。将军可修书一封,实言相告,其必安于此,惜兵不用。
袁绍者,嘉亦有耳闻。观其行事,乃好谋无断之辈,亦不足虑。当今诸侯群起,乱世已临,袁氏高门显贵之家,四世三公之泽,其必有逐汉失鹿之心。今彼为渤海太守,其必有心谋夺冀州,今来攻我,必不与我死命交战,亦昔兵力。将军亦可修书一封,言无图冀州之意,可助其谋冀州,其必按兵不动。
正因为他深知王言的策略,所以才想着往南方寻机会。
听过了郭嘉的应对之法,王言哈哈笑:“奉孝果有良谋,以得攻心之道矣。便依汝之谋,书信由汝代笔,待敌兵来时,由箭射去敌阵便可,不必遣使往说。虽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之言,然大军在手,生杀随心,行险弄舌,事不及则殆,大好性命,不必如此枉费。至于说招降孙瓒麾下军士之事,吾当亲往,以彰吾之诚心诚意。
而且他可以肯定的说,这一次就算袁绍、韩馥、公孙瓒不回去,王言也一定不会继续南下,而是要攒上两三年再说。而且下一步计划,他不认为王言会下冀州,而是西图并、凉而至,乃至西域之地。他之前一直听王言说,西域要占下,要往更西处看看,一如要造船出海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