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的婆家也是好人家,是祖辈上就有来往的两家人。
双方离得远,便说好两边都办婚礼热闹一场。
婚宴办好了,那不只是让曾姑娘在出门前如意地再吃上可心的饭食,也是给曾姑娘在夫家面前做脸。
前头宋玉枝不应,何大婶和曾家人多少也猜到了一些原因。
这次他们放宽了要求。
村子里的流水席还是办三天,但第一天迎亲过后,曾姑娘就要跟着新婚丈夫离开村子。
后头两天是宴请同村的父老乡亲。
曾家人的意思就是让宋玉枝去烧第一天的喜宴大菜,第二天就不用管了,能直接回家。
工钱不是三百文一天了,而是涨到了五百文钱!
五百文也就是半两银子,莫说请现下还名不见经传的宋玉枝,便是一般酒楼食肆的大厨都能请到了!
足可见许氏说的话不假,曾姑娘确实喜欢宋玉枝的手艺,曾家长辈也确实疼她!
不然怎么可能对着宋玉枝这般爱屋及乌?
这么丰厚的工钱,还只要上一天工,曾家人还这么有诚意,作为代表的许氏更是看起来知书达理,宋玉枝要说不心动是假的。
尤其现下她正缺银钱——十两存银那是留着解决户籍问题的,暂且不能动。
四两活钱去了三两半,现下她身上只有几百文钱。
若是正式开摊之前还能有个半两银子进项,那就再也不愁周转了!
但宋玉枝没有一口应承下来。
何大婶和侄媳妇许氏对视一眼,也不催促,何大婶道:“我这侄媳妇难得进城来瞧我,正好带着她四处逛逛。下午晌我们再过来。”
这就是留了半日时间给宋玉枝考虑的意思。
宋玉枝心中熨帖,送了两人出去。
营生方面的事,周氏都是全听宋玉枝的。
现下她才出声询问道:“枝枝你想去?”
宋玉枝点头:“何家风评挺好,何家叔婶都是厚道人。这次看见那位曾家大嫂,感觉曾家人也不会差。不过终归离家二十多里地,就算只做一日的饭食,夜间怕是也来不及赶在宵禁前回城,得在人家借宿一晚……”
说来还是家贫的原因,不然家里有头骡子或者驴子什么的,也就能当天去当天回了。
一边说,宋玉枝一边观察看周氏的脸色。
她是真的心动了,觉得在外头留宿一晚上问题不大。
若环境安心,她就睡一觉。若环境杂乱,她熬一晚上不睡便是!
但自家亲娘思量深,如果她不安心,宋玉枝也不是非要挣那半两银子。
母女俩正说着话,赵大娘快步过了来。
她今日还是和往常一样的简朴装束,但也不知道为啥,眼角眉梢的笑意是藏都藏不住,看起来容光焕发。像是遇到了什么大喜事一般!
宋玉枝早就等着她了,便没再接着和周氏商量下去,笑着迎上前。
看赵大娘两手空空,宋玉枝问起她的行李在哪里?要不要帮忙?
“前头来来回回好几趟了,要搬搬抬抬的早就运过来了。今日没什么行李,雇了辆牛车也就够了。我家儿子在巷子口弄着呢,用不着你!”
赵大娘说完又问起:“刚我看你们娘俩在门口说话咋还皱着眉?遇上啥事了?”
对着她,宋玉枝和周氏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三言两语简单说了事情经过。
赵大娘拍着大腿道:“难得曾家有眼光,欣赏咱们枝枝的厨艺,这还亲自上门来请了,这不是大好事儿吗?”
转头对上周氏忧心忡忡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