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颜色接近金黄,成熟的麦子最忌惮淋雨,稍微遇上两二个连续的大雨天,麦子便会霉烂在地里。
每年收麦的时间由天时决定,根据经验判断未来的天气是庄稼人的必备技能。
杨桂平和杨二爷他们观察了几日的天象,连绵的雨季迎来转晴的迹象,得赶紧收麦子了。
“靠你调动大伙儿的积极性了。”杨桂平搭着贺岱岳的肩膀寄予厚望,“如果收成好,我额外给养殖场追加两百斤麦麸。”
“杨叔这可是你说的,别反悔。”贺岱岳摩拳擦掌,两百斤麦麸,够他十四头猪吃小半个月了。
为了让猪长肉,玉米面、油饼、麦麸、细糠,贺岱岳巴不得多多益善。
杨桂平承诺不反悔,以贺岱岳的干活效率,一天远不止挣十公分,但碍于规定,十公分为满工分,麦收、双抢的特殊时期,上限允许增加到十一公分。杨桂平不能公然违规,只有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尽量给贺岱岳提供支持。
麦麸是精面粉加工的副产物,人吃了剌嗓子,村里人通常是磨细了掺到面粉里,杨桂平分养殖场两百斤麦麸,饿不着任何人。
贺岱岳到家霍霍磨镰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刮了刮锋利的刀刃,贺岱岳将其挂到门后,询问褚归他切药的刀具用不用磨。
“用。”褚归拿出钝了的刀具,贺岱岳磨刀技术一流,无论他怎么学,最终磨出的刀都差点意思,“哪天开始割麦子?”
“后天。”贺岱岳拨水打湿刀刃,倾斜刀身,与磨刀石的角度保持在一十度左右。
角度越低,磨出的刀刃越薄越锋利,相应的耐用性减弱,不同的刀具魔刃角度不同,褚归切药的一套刀具,贺岱岳变了四种角度。
麦收有多累人,上辈子褚归是亲自体会过的,天蒙蒙亮下地,月亮凌空收工,睡觉的时间没干活的时间长,不累死也让人脱层皮。
一个麦收、一个双抢,光是提及就叫人双脚发软,村里人无不谈之色变。
得到通知时,贺岱岳说麦收累人,让褚归多吃些,早点睡,去年他来时双抢刚结束,没见识过它们威力的褚归不以为意。他吃了那么多苦头,麦收再累能累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