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大明英华> 第115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2 / 4)

,远远地望见,自己曾带着娃娃们试验水战火雷和撞舟的池塘边,王姑娘在抚琴,身旁立着一位儒巾男子执箫应和。

一曲终了,男子又拿起薄薄的册子,开始唱:

“栏杆月上两更天,别郎容易见郎难,

朝来书信,约我重谐凤惊,眼前不见,教我泪痕怎干,

挑起子个红灯,重把书上归期仔细看,计程应说到常山。”

男子才唱了两句,侧头聆听的王月生,仿佛就找到了灵感,开始抚动琴弦,弹奏出一阙与方才琴箫合奏时全然不同、却与这山歌合得天衣无缝的曲调。

卢象升呆立着。

在他身后,从门外货郎出买来芦根汁消暑的郑海珠,看得分明。

郑海珠走上前,轻声道:“这是绍兴的张岱公子。”

卢象升僵直的胳膊肘一松,小臂垂了下来。

他无法不自嘲。

半个多月前见到张燕客那位“张公子”时,他从王月生疏离的客气中,还天真地认为,就算王月生来历暧昧,也与张燕客无甚缱绻瓜葛。

或许,张燕客的祖辈,与这位王姑娘的祖辈有旧,燕客公子为世交之谊、出手救风尘而已。

殊不知,眼前这位张公子,才是‘正主’。

鸾凤和鸣的,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正主。

卢象升心底深深喟叹一声。他扭头看向郑海珠。

这位相逢有些传奇缘由、相交却倾盖如故的小阿姐,递上来一罐清香的芦根汁。

卢象升们心自问,不能怪郑海珠没有一开始,就向自己披露张公子的存在。

这女子就是这样,赚钱很巴结,但在人情季动的隐约兆头前,澹澹观望,不掺合,似乎无论什么结局,她都无意点头,也不会摇头。

其实这某种意义上与卫道士们唱反调的表现,反倒令卢象升越来越适应。

卢象升向郑海珠笑道:“阿姐,我还是头一回晓得,琴是能为山歌伴奏的。”

郑海珠也微笑着看他:“万事都是如此,做得好不好,要看做事的人,合不合适。嗯,你可要随我进去打个招呼?”

卢象升点点头。

……

这个夏天,郑海珠的大部分精力,并不会放在学堂里这段男配女配们的情感故事上。

她只舍得分出一点点时间,引张岱去拜会了黄尊素夫妇。

毕竟在大部分人的眼睛里,元配教和外室教势同水火,遑论拉在一起做同事。

姚氏这样嫡妻身份的奶奶,现在可算得是学堂实质上的二把手,郑海珠安置了张岱的外室在学堂,怎能不和黄家老爷奶奶打招呼。

所幸张岱情商及格,先将姿态放得很低,却也坦诚,强调了王月生原也是给朝廷效力的官匠人家出身,又叹息有情人拗不过命途枷锁之类。

如此一番苦水倒足,姚氏先就发了话,道是,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留一两分善缘结在郑姑娘的学堂里吧,自己心软,郑姑娘更不是个削刻的人,王姑娘安心住着便好。

此一节关系理顺了,郑海珠立刻拔腿,匆匆赶往镇江。

为了尽快落实航运保险商社的业务。

这个时代,文盲占九成以上,船老大和水手自然都是目不识丁,那些富商派出来运货的手下,也未必认得几个字。

所以,郑海珠决定不要太书生气,上来就搞一大堆保险条款,而是学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的接地气模式,保险商社初创时期,宣传得简单点。

“先估算货值,再视路途远近,得出个银钱数目。凡纳此数者,若船翻货损,郑氏赔钱。”

标语是这般通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