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经略府正使,范仲庵、韩琦并为副使。在范仲庵的正确策划、调度、指挥下,战争初期,北宋各路大军进展顺利,取得战争初期的大获全胜,捷报频传。随后,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战争的主动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宋军手中。
此刻只要按照范仲淹的调动,将其他各路得胜之兵聚到一起,再派狄青为“先锋”,率兵进入好水川,主帅任福率领全军主力随后跟进,那么,西夏在好水川口埋下的伏兵就是一个败笔。
如果他们敢出来和狄青较量,那么任福将率至少五万以上的重兵进行钳式反包围进攻,一鼓内外夹击,这样就能彻底消灭西夏主力。西夏建国就成泡影!
如果伏兵不出,那只能全线后退。那第一阶段的人员可就白白牺牲,第二阶段又失去地理上的优势,如果进攻的话正中了宋军的下怀,如果不进攻,李元昊可就又显得退无可退了。
秋老师:但就在此时,韩琦的“精神纨绔”发作,当然主要还是想与范仲淹争功。
同时主帅任福和他手下的一大批将领也被第一阶段的巨大胜利惊呆了,也想要争功。所以,韩琦和任福两人一拍即合。
因为从一开始西夏的策略就是放弃周边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借助有利地形埋伏,采用绝大多数的西夏军伏击中路的宋军主力,并彻底消灭宋军的目标。
在韩琦的怂恿下,不照顾范仲淹的反对和劝告,中军主力在主帅任福的亲自率领下,五万宋军主力从好水川在没有派出先锋的情况下,为了贪功,轻敌冒进,中了西夏埋伏,全军覆灭。事后韩琦却甩锅阵亡的任福,是任福做为主帅要轻兵冒进,自己只好同意,但也受到牵连,贬为定州做太守。
明老师:宋与夏双方都损失惨重,西夏也无力扩大战果。双方又开始了“庆历和谈”,西夏建国了。
范仲淹因为有第一阶段的功劳回京升任参政知事。
而韩琦贬往定州做知州,进行“定州整军”。
但是,毕竟韩琦也不愧为一代文臣名相,也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经过一番运作,终于让狄青做到定州的兵马大总管,成为自己的副手,两人在定州上演了一场足以影响北宋国策的一场“双簧戏”。
秋老师:定州整军一开始并不顺利,但没有过多久,狄青知道自己“曾经”的手下勇将焦用要路过定州,便亲自出城力邀焦用进定州喝酒。焦用不知是计,便跟狄青进入定州。狄青用丰盛的家宴款待焦用时,韩琦据说根据焦用的手下举报了焦用的不法行为。
韩琦立刻带人来唱白脸,当场将焦用抓住。并让焦用的手下人当众指认焦用的不法行为证据确凿,但这种案件可重可轻,并没有一定之规,但韩琦坚持重判立场始终不变,坚持严惩焦用。
狄青唱红脸求情,狄青不求也许还好一些,狄青一求情,却被韩琦当场拒绝,也未深入审讯,当席就将焦用问斩了!
狄青非常后悔与韩琦配合做下此事,叹气到:“焦用本是大好男儿,不应该这样死去。”
韩琦杀完人冷笑道:“焦用不过是一丘八,只有在应试结束后,还能在东华门前唱名的人才是我大宋朝的好男儿。”
明老师:狄青作为武将在同一级别的文臣面前,表现得是个吓得瑟瑟发抖的下人奴仆的形象。
这场戏韩琦和狄青配合演得实在太精彩!,把北宋“扬文抑武”的国策显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手对于那些从前线败下来的散兵游勇的震慑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定州整军”是很成功的!
秋老师:后来韩琦又在宋皇争位中“选边站队”成功,被英宗提拔去了东京,又因为支持英宗认父,被提拔做到了“枢密院正使”;而狄青作为不争气的另类“武人”却也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