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子玮的嘴里被塞了块布,只能听到口齿不清的呜呜声,但他的眼睛替他讲出了下半句话。 他死死瞪着郑懋,恨不得目光作刀,把眼前的人剐个七零八落。 郑懋像没看见一样,脸上带笑,把暴怒的荆子玮丢去了一旁,交给衙役再捆了个结结实实,让他动弹不得。 荆燕心头火起,“为何不让犯人把话说完?” “都已经认罪了,你还想他再交代些什么有助于县令判案的话?”郑懋轻描淡写,又是惯用的拿别人当挡箭牌,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依本朝律,负私债违约不还者,五十贯以上违两月,则笞三十,每月加一等,罪止杖六十,并追本利给主【1】。” 郑懋显然是有备而来,对着手中带来的律例念了出来。 “既然逾期未超两月,知县心怀仁义,自然公平公正,不会轻易大动刑罚的。”郑懋笑着侧过身,朝刘县令点了点头。 表面上县令是主审本案的人,而他是因为案犯涉及到了安平所,才“替”百户前来旁听,所以他客客气气请刘县令的示下,实则却是用恭维架高了对方,裹挟着别人按自己的意思来。 刘县令十分尴尬,干咳了一声,摸摸胡须才沉吟道: “总旗所言与本官,当是按律如此判来,这不过是民间的私债,还上才是最重要的。” “可就算是私情,那遭人陷害,怎么不能在堂下陈情呢?”荆燕指着大堂正前的方的匾额,上面刻着“明镜高悬”四字,“要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话刚出口,她看见郑懋脸上的狐疑神色,就有些后悔。 毕竟古代女子识字读书的不多,国语中庸之道脱口而出,实在不符合她的身份,给这些人察觉她与原来的荆燕有所不同就坏了,于是她又赶紧补了一句,“听我大哥念书时学来的。” 刘县令还没开口,郑懋倒是先声夺人,“荆二娘子懂的道理不少,可是最简单的情理却半点不通。” 他拍着堂上的一纸欠契,冷笑道,“钱两只有逼人给,没有逼人借的情理,手印是案犯按的,保人也能证明,是他自己愿借的,就算这样还想怪到旁人身上?” 被塞住嘴的荆子玮猛烈地挣扎着,喉咙里的声音就没停过。 荆燕忍着身上的疼痛,在脑中快速思考郑懋话里的漏洞,郑懋一直强调的是叔父问侯大借下的高利贷,可从叔父被堵住嘴前说出来的话中,却不像是在说这件事。 那句话冒出来得太快,她没来得及反应,听着倒像是借钱的人不是侯大那个泼皮无赖,反而是郑懋。 这就蹊跷了,郑懋平白无故借钱给他干什么,她会不会弄错了这件事的对象? 虽然荆子玮可恨,但现在的事情的关键就在他身上,不让他开口,整件事就堵死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真是郑懋从中作祟,那叔父就是唯一的破绽,这也许也是郑懋放他一路逃走不加阻拦的原因。 破绽嘛,当然离他越远越好。这样看,杜行抓回了叔父,应该是超出了他的意料。 想想也是,给了叔父两个多月,按道理应该早已出了奎州的地界,而不是如杜行所说,会在隔壁的金县找到他。 那这两个月叔父为什么没像郑懋期望的那样,远走高飞呢? 她视线余光扫到一旁抽抽噎噎的叔母,看来是这个原因,这老混账的心还没彻底黑透。 她之前就猜,欠下的债多半是他为叔母治傻病的药钱,在赌坊利滚利,才滚到了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