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杆看看我道,“你这丫头好奇心还真重,行吧,这次下地还挺顺利,其中有你们不小的功劳,另外今天出来了,以后咱就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我就把这里外里咋回事都告诉你。咱挖的,是窦文场的墓。”
“窦文场是谁?”
“这人是个太监,唐德宗李适身边红极一时的大太监。唐德宗你知道不?”
看我依旧摇头,秦老杆继续道,“唐德宗李适是唐代第九个皇帝,这个皇帝在历史上是个挺有意思的皇帝。年轻没当皇帝那会儿,恰好赶上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知道吧?”
“嗯,听戏的时候听过,你继续说。”
“李适在安史之乱后登基了,登基后也有一番雄心壮志,要好好的振兴国家。可惜天不遂人愿,政策总执行不下去,他有心整肃藩镇,结果又落得个藩王联手造反,自己被逼逃出皇宫的惨剧。窦文场就是在出逃时一直陪着德宗的大太监。因为出逃时有窦文场的忠心陪伴,所以后来回宫后德宗大大嘉赏了他,给窦文场封很大的官,赏赐给他无尽的财宝,这个,就是众多宝物中的一件。”秦老杆从兜里拿出一块古玉。
我接过这块古玉,玉有十厘米长,三厘米宽,呈六棱柱形,通体乳白色,稍微有些偏黄。柱头是一个兽头,兽头狞面獠牙,张着大口,一根六棱柱从口中吐出。六棱的每个面上都有花纹,看不懂纹路,每面的纹路中都嵌有几个八卦卦辞的镜面字,镜面字就是印章上的那种反过来的字体,六棱柱的底部还有一个莲座。这块玉整体有些模糊的透明,能隐约看到玉的中间有一条紫色的线条,从兽头直通莲座底部。
“就这块玉?是你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得到的宝贝?墓里其他东西都不要,就要这么小一块玉?”
“嗯。”老大接过玉,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道,“没错,我们在找的,还有刚才的河北人要找的,就是这个宝贝。”他点着一口烟继续道,“刚老杆说的没错,这块玉是唐德宗赏赐给窦文场的。”
“窦文场爱玉如命,当年德宗回宫后,特意把这块六棱玉赏赐给他,但没想到,这块玉却要了窦文场的命。”
“啊?这话怎么说?”
“这块玉在德宗时就是块古玉了,是晋代留下来的。具体来历我也在核实。野史记载,德宗得到此玉后‘分外珍惜,常置于案几间’。德宗回宫后将其赐予窦文场,窦文场很是珍惜,但没想到得到此玉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半瘫在床。待到唐顺宗即位后,他又被同朝大臣举报弹劾,被迫告老还乡。还乡后不久,两个义子就先后病亡,纳的小妾也一死一疯。窦文场一共收有四个义子,剩下的两个就怀疑是古玉在作祟,要窦文场扔掉。但他认定皇上所赐没有问题,就坚持留了下来。没过三个月,窦文场也暴病身亡,临终前要求将此玉与他一同下葬,义子们欣然答应。将其和此玉一起葬于汉中,就是咱们挖的这个墓。这个墓穴是窦文场随德宗流亡到此时,自己给自己寻到的,风水赶不上帝王陵墓,但已是万里挑一的风水宝地了。而且他还安排义子为其设置疑冢,为的就是保全此玉。”
“哦……原来还有这么个故事。”
“嗯,所以在挖的过程中提到的,不是皇族,也不是大官,这指的就是窦文场太监的身份。也因为他是太监,所以墓室里没有雕刻与壁画,因为按道理说太监是不能厚葬的,他要避嫌。”
“这块玉有这么大魔力么?得到的人就会家破人亡?”
“不知道。”秦老杆磕磕烟袋,“我们一穷二白的,没啥可损失的,这玉就是真有魔力我们也不怕。”
“对了,你们怎么知道这玉在窦文场的墓里?而且确定他的墓就在这儿?”
“我祖上就是汉中人,后来搬回了东北